医生的傲慢与偏见(一)|施卿卿博士

医学的目标既是探索人体奥秘更是袪病延年,因此医学向来提倡多元学科并存发展。作为实践医学的主体,医生既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终生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医生,时刻保持谦逊学习与开放包容的态度是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中西医以及其他疗法并存、香港与内地医疗体系未完全互通的当下,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部分医生带着傲慢与偏见,既令自身专业技能上升空间受限,更是减少了患者获得适切治疗的机会。
医生最常见的傲慢,是对患者高高在上的姿态。由于医患双方对医疗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完全不对等,想要把艰深的医学知识向患者解释清楚殊不简单,因此医生面对患者的询问时常常回答过于简单或者显得不耐烦。我刚成为医生的前几年也有这个坏习气,特别是因为我不善言辞常常回答简短,更令患者觉得高冷。后来随著执业时间的增加,我逐渐明白患者除了需要治疗身体的不适,往往也需要心理的安慰,这才慢慢改变自己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事实上,医生完全不应对患者抱有傲慢之心,因为患者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一个医生无论学会了多高深的治疗技术,最终都需要在患者身上实践并得到正面反馈才算是真正掌握。另一方面,一个医生即使医术再好,也往往还有少数患者自己治不好但最后却找了其他的医生治好的。当我遇到这种病人时就会向患者请教治好他的医生为他使用的治疗方法或药方,并从中吸取经验。这也是很多名医分享过的学习方法。
医生的傲慢与偏见,还经常出现在医疗行业之间,包括不同医学体系、不同专科之间。由于不同医学之间的界限与隔阂,西医对中医的了解相对较少,偏见较多。不少西医认为中医只是纯粹的经验积累缺乏科学依据,还常常担心中药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或者是中药会干扰西药的疗效。我们经常会从病人的口中得知,主诊西医嘱咐他在服用西药的同时不要看中医服中药。的确,中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的个案是存在的,但这些个案往往源于医生用药不当或是患者擅自使用具有肝毒性或肾毒的中药如何首乌等。实际上,中药引致肝肾功能损害并不普遍,多数情况下服用中药都是安全的,而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辨证运用中药,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已经下降的肝功能或肾功能。
中医对西医的偏见相对少一点,但同样也是存在的。有一些忠实的中医拥护者认为西医西药只能治标不治本,并且会夸大西药的副作用,坚持所有的疾病都应该用中医中药治疗。实际上,西医有其优势,手术治疗、抗生素、类固醇等等虽有其弊端,但也常常能够力挽狂澜拯救患者于危急之间。正是因为对中医的执念,我有一师兄在自己出现严重感染时都没采用抗生素而坚持中药治疗,最终因败血症而去世。我曾有一患者,初步发现乳腺癌当时尚有机会做手术,但她作为一个虔诚的自然疗法信奉者,坚持找其他中医进行抗肿瘤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最终因肿瘤扩散而去世。如果他们能摒弃对西医的偏见,在关键时刻采用西医西药,也许结局会不一样。我自己也曾经有段时间比较偏执排斥西医西药,但后来在临证中渐渐明白,其实医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治病救人,治疗时只需权衡利弊哪个方法好用哪个,或者是取长补短中西合壁亦无不可。
还有一种偏见,是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比如香港就有部分医生对内地的检查与治疗有偏见。不可否认,内地医疗确实存在有时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的弊病,但某些检查结果确实很有参考价值。近年来内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医疗水准也不断提高,内地不少医院配备的检查仪器都相当先进。仪器检查,除了该项检查本身存在的误差外,各种数据与影像可以说是客观的资料,因此按理同一份检查报告应该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但在香港,我曾听不同的患者说起,当他拿著在内地做的检查报告想给医生看,却被医生以看不懂(中文)报告为由拒绝,要求患者重做检查。如果是过了一段时间患者病情有变要求患者重新检查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连刚做的检查报告看都不看那就可能是地域的偏见在作祟了。随著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港人北上的潮流,港人在内地进行医疗检查的情况必然日益增多,希望香港医生可以摒除傲慢与偏见,接纳内地的医疗检查及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