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危疾不划算?

我们在上期专栏讨论到纯危疾保险与储蓄危疾保险之别,坊间有意见认为,单从保额与供款的性价比来说,纯危疾保险比储蓄危疾保险更加划算,但正所谓「针冇两头利」,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以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
就纯危疾保险来说,由于这类保险不含储蓄成份,所以保费相对较低,而获得相应较高的保额;但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按期限续保,续保期为1年、5年、10或20年不等,续保时保费按当时续保时的年龄递增,而续保年龄亦设上限,视乎个别保险公司的计划而定,例如70至85岁。对于普罗大众在退休后收入便会骤减或停止,长远或会令退休人士难以负担将来的保费开支。同时,注意纯危疾保险的保费是消费型,如在保障终止前没有赔偿,保费是不会返还的。
至于储蓄型危疾保险,因其性质与纯危疾保险不同,当中包括储蓄成份,因此保费自然会比较高。但由于这类保单包含保证现金价值及红利回报,危疾保障会因储蓄回报随著时间递增从而抗衡通胀。最重要是,储蓄型危疾的保费在保费缴付期内保费不会因年龄而增加,令投保人有更好的预算。储蓄型危疾保险另一个优点是有多款供款年期选择,为10年至25年不等,一旦完成供款,一般保障至终身。总括而言,如果以两者的总保费作比较,储蓄型危疾保险仍然较纯危疾保险更便宜。正所谓需要时用来医病,健康时也可用作累积财富,保费通常在长年期储蓄后,如在退保时有机会部分或全数返还的。
的而且确,如果投保人本身善于理财,确实能在购买纯危疾保险同时,自行再建立一份投资组合以覆盖退休后的危疾保费开支。然而对普罗大众来说,储蓄型危疾保险至少可确保供款期间,不会因年龄而增加;在保险完成供款后,任何情况下也可受保至100岁或终身保障。
正如文章开始所说,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以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对于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事业刚起步或许未有太多收入,这时他们可考虑先投保纯危疾保险;倘若日后升职加薪,有较多预算时,可考虑转购买一份储蓄型危疾保险,使退休后也有一份终身危疾保障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