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儿童及青少年时期高血压病的防治|徐大基中医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在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渐升高。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钠盐摄入水平、肥胖、运动量不足、精神紧张、遗传因素、睡眠质量、社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一般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种。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饮食习惯、盐摄入量、久坐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和吸烟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性别、遗传背景、低出生体重、早产等。

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子

有家族史的儿童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增高,高血压检出率也明显增高。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高,其高血压的检出率也更高。

  • 饮食习惯

不当饮食习惯。应减少盐的摄取、避免甜食和过量饮食,避免高脂油炸食物及应多进食蔬菜水果。

  • 睡眠不足

睡眠时间≤8小时的儿童,肥胖发病率显著高于睡眠时间为8~10小时或≥10小时的儿童。儿童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儿童肥胖率升高,而儿童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 性格及心理因素

高血压为心身疾病,生活环境、性格、心理状态、品行问题等因素与血压密切相关,具有时间焦虑感、时间紧迫性、充满敌意性格的青少年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

  • 妊娠期高血压

女性生产时妊高症是青少年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 低出生体质量及早产

不论是儿童期还是成年期,女性收缩压与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出生体质量越低,收缩压越高,且低出生体质量增加儿童期和成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

  • 肥胖

与儿童高血压密切相关。

  •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好发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性情急躁者,通常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收缩压通常可达140-150mmHg,舒张压则通常不超过85-90mmHg。平时症状并不明显,只在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才感到一些不适,如头晕、头胀、胸闷等。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

部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生原因与青春期神经内分泌剧烈变化,心脏发育加快,血管跟不上心脏的发育有关,过了青春期,有些患者的血压可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如不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可一直延续到成年。

青少年高血压症状常常并不典型,大多在健康检查时发现。

治疗

西医治疗

儿童高血压首先是病因治疗,并着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否进行药物治疗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对非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应针对病因治疗。

2.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儿童应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并努力不懈,包括:

  • 肥胖儿童应控制体重。
  • 增加有氧和抗阻力运动。
  • 调整膳食结构及品种要多样化,控制总能量及脂肪供能比。控制膳食盐和含糖饮料摄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 避免持续性精神紧张状态。
  • 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等

3.药物治疗

多数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后,其血压可达到控制标准。

如果改善生活方式6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参考高血压合并下述任何一种及多种情况,则需采用药物治疗:

  • 出现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 合并糖尿病。
  • 出现靶器官损害。
  • 继发性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同时因人而异,视疗效和血压水平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限,必要时联合用药。

中医治疗

青少年高血压多见于实证,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青少年受到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心理波动较大,精神高度紧张,容易愤怒、焦虑,情绪易激动;或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者。如若肝郁克脾,致使脾失健运,内生痰浊;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超重和肥胖,亦致痰浊内生,壅塞脉道;或痰瘀互结而拥塞脉道,均可导致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与成人相比有自身特点,如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等证型多见,而肝肾阴虚证、血瘀、阴阳两虚证等相对少些。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循证调护

1.合理饮食

肥胖已经成为青少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过量饮食、缺乏运动是引致肥胖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合理控制饮食时,除了限制高钠摄入量、甜品等,也要控制饮食的总量。

2.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避免吸烟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策略。

在防治儿童高血压方面,调整生活方式的做法往往半途而废,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家长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多数要等到高血压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才会加以重视。但到了这个阶段,单纯的生活方式调整往往已不足以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而必须配合药物治疗。

3.强化运动

任何类型的运动,无论是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还是联合训练,对降低血压均是有益的。传统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可加速血液循环,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血管状态,从而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青少年愿意习此运动者不多。

运动强度与血压降低密切相关。在愿意并能够承受剧烈运动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血压越低,而且对静息期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降压效果更明显。

因此,建议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在短时间内交替进行高强度运动与缓解期或低强度运动。

以上资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编写的《高血压治疗与中医调养》一书,此处有删减,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详情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