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月经都起风癞?经行风疹源于血虚|倪咏梅中医师

风疹,又称「荨麻疹」、「瘾疹」,香港俗称「风癞」,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问题,风疹有急症及慢性两种,急性往往是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引致,消退后不再发作;慢性风疹即风疹发作超过6星期,仍然反复不愈。而有些慢性风疹是有特定的时间性,「经行风疹」即月经来潮前后出现的风疹就是其中之一。
风疹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如蚊叮的团状痕痒突起(风团),突然而来,非常痕痒。搔抓后会蔓延至其他地方,甚至融合成大片风团。风团的颜色由淡红至淡白均有。一般来说,风疹会突然自行消退,消退后皮肤不留痕迹,犹如风来一样来无踪去无影。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引起风疹的风,含意很广,包括「外风」和「内风」。外风包括自然界的风、和跟风一起来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屑、毛发等;而内风是体内生的风,例如血虚引动的风、肝火旺盛引动的风等等。
外风引起的风疹,病人往往能说得出成因,例如对海鲜敏感、花粉敏感等,立甚至是海边吹风、办公位置对著冷气风口也是成因之一;而内风引动的风疹,往往要细心问症才可得知,情绪压力、血虚是较为常见的成因,也多见于女性。
曾经有一位女士,每个月某些时候都会出现风疹。时间多数是吃完晚饭及睡觉之前的时候,突然觉得皮肤有些痒,出现突起的淡红皮疹(风团),越抓风团会越来越多,甚至难以入眠,持续数天又停止。
最初她以为是沙发或是床单不干净导致,但是她换了新沙发,又好好消毒了床单后,甚至去旅行时,情况仍然持续。仔细研究发现,令次莫明起风团的时间都是月经前的一周,由于她的月经周期一向不稳定,因此不以为意。但由于风团越来越多,又越来越痒,难以成寐,于是决定求医。
诊断后,女士的月经量一向较少,三天已经干净;而且工作压力大,平日喜爱吃零食减压。月经量少反映她素体血虚,经行时阴血下注于胞宫,肌肤失去阴血濡润,以致血虚生风,形成经前风疹块,入夜加重。工作压力大,肝郁气滞导致月经先后不定期,零食多数辛燥,长期进食皮肤内热增加,令皮肤更易搔痒。

(经行风疹多数呈淡褐色,接近皮肤颜色。如果呈鲜红的话,代表病人体内有热,属燥热体质)
此症应是她素体血虚,并有肝火旺盛的问题。治疗方案是养血袪风,平肝清热。利用滋阴养血的药物如白芍、生地、当归,加上袪风的荆芥、防风、赤芍等。加上注意经前饮食,多服养血食物如红枣、杞子、红腰豆、菠菜等,就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风疹问题了。
皮肤的问题是「有诸内而形于外」,必须找出体内问题才可有效处理。很多人以为风疹必定是湿热,以清热药、凉茶来处理,只会令问题更加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