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徐大基中医师

梗阻性肾病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使尿路梗阻,进而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最终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遭受损害的一组疾病。

梗阻性肾病的常见原因

结石是梗阻性肾病的主要原因。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结石,能够阻塞尿路,严重阻碍尿液的顺利排出,由此引发肾积水以及肾功能的损害。泌尿系统的肿瘤,诸如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等,会对尿路形成压迫或者造成阻塞,从而导致梗阻性肾病。此外,先天性尿路狭窄、炎症后狭窄以及医源性狭窄等状况,会致使尿液流通不畅,进而造成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同样可能引发梗阻性肾病,这是因为感染会使得尿路黏膜出现水肿、产生炎症渗出,最终导致尿路狭窄或者阻塞。

在泌尿系统外部,盆腔肿瘤,例如妇科肿瘤、直肠肿瘤等,有很大可能会压迫输尿管,进而引发梗阻性肾病。腹膜后纤维化会致使输尿管周围组织发生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最终导致梗阻性肾病的发生。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成为梗阻性肾病的诱因。例如神经源性膀胱,由于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导致膀胱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害。在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会对输尿管形成压迫,进而导致尿路梗阻和肾积水。

梗阻性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诸多身体上的痛苦,例如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腰痛等不适症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

针对病因解除梗阻是梗阻性肾病治疗的重要原则。如对于结石导致的梗阻性肾病,中医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如果患者表现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则属于湿热蕴结证,治疗时应采取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方法,可选用八正散进行加减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瞿麦、萹蓄、滑石、车前子、栀子、大黄等。中医认为久病必瘀,若患者的症状为腰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那么兼有血瘀,可配合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在辨证处方中,可加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等。

中医还认为久病必虚,梗阻性肾病患者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常可出现脾肾气虚、气血不足等证,晚期还可导致慢性肾衰,治疗上则应加强补肾健脾,调补气血等法。

针灸治疗也是治疗梗阻性肾病的一个选项,选取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在食疗方面,患者可食用一些具有利水消肿、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冬瓜、玉米须、山药、薏苡仁等。

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梗阻性肾病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中医药治疗应建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严重梗阻、肾功能损害明显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不能单纯依赖中医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覆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资料供参考,有需要可咨询注册中医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