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徐大基中医师
痛风,这个困扰众多人的疾病,主要由血尿酸升高所致。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引发痛风性肾病。若病情进展,可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严重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痛风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饮食不节者,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海鲜等,致湿热内生。禀赋不足、劳倦过度则耗伤正气,脾肾亏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痹阻经络关节,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在症状表现方面,痛风性肾病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屈伸不利。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小便异常等肾脏受损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强调辨证论治,既要重视症状的缓解,又要针对尿酸升高这一关键问题。
对于湿热痹阻证的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发热口渴,小便黄赤。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方剂为四妙散加味,其中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牛膝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水渗湿。可加入土茯苓、萆薢等加强利湿解毒之功,忍冬藤清热通络。通过清除体内湿热之邪,缓解关节疼痛,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脾肾两虚证的患者,关节疼痛相对较轻,但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明显。此时应健脾益肾,利湿泄浊。无比山药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是常用的方剂。山药、茯苓、泽泻等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通过调理脾肾,恢复脏腑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
痰瘀痹阻证的患者,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关节肿大变形,皮下结节,肌肤甲错。治法为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可起到较好的效果。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陈皮、半夏、茯苓等化痰祛湿。消除痰瘀之邪,改善关节症状,也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
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中医药有着确切的依据和方法。一些中药具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例如,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能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萆薢能够分清泌浊,利湿去浊,也对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车前草、玉米须等利尿通淋的中药,可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的排泄。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制剂也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比如,由多种清热利湿、健脾益肾中药组成的方剂,能够调节体内代谢,改善肾脏功能,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药还有其他疗法辅助治疗痛风性肾病。中药外敷可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金黄散、双柏散等,外敷于疼痛关节处,能直接缓解关节疼痛。针灸治疗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起到健脾益肾、利湿泄浊的作用。
在饮食调理方面,痛风性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尿酸的排泄。
以上资料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