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悭」出来的癌症?这些习惯须改变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基因遗传、不良生活方式都是引致患癌的风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证明癌症与饮食有确切的关联,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是增加患癌风险的关键原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 省心:常吃加工食品
有些人因不喜欢烹饪或出于便利考虑,经常购买即食的加工食品,例如肠仔、汉堡、即食面、卤味等。然而,这些高热量、低营养价值的加工食品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进而增加患癌风险,而且像肠仔等加工肉制品,通常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些成分亦更加影响健康。
【建议】减少外食或购买这类加工食物的频率。自己煮饭相对来说更加健康,亦更经济实惠。在准备餐食时,注意科学搭配,建议蔬菜、全谷物、豆类、水果、坚果等应占饮食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留给动物蛋白和乳制品。
- 懒得运动
缺乏运动是大肠癌的一个风险因素。研究表明,久坐行为不仅可能增加患大肠癌风险,长期久坐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此外,久坐还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病,并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建议】每隔一小时就起身活动,伸腿、勾脚尖或是垫脚,又或是简单按摩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30至4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可以帮助控脂减肥,亦为健康加分。
- 懒得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餐。很多学生和打工仔为了多睡片刻,常常忽略吃早餐,甚至在周末一觉睡到中午,将早餐与午餐合二为一。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身体血糖供应不足,进而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不吃早餐还可能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失调、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便秘、胃炎、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建议】养成每天按时吃早餐的习惯,并确保早餐的营养均衡。一个理想早餐建议包含以下三类食物:淀粉类主食,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一至两种新鲜蔬果。
- 懒得体检:错失癌症早期治疗的黄金时机
许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时,都有较大的治愈希望。然而,很多人缺乏早期筛查的意识,对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和筛查缺乏积极性,甚至忽视身体上出现的癌症信号,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建议】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定期体检的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注重癌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
- 悭菜:剩菜不舍得倒掉
很多人都会有吃不完饭菜或需留待带饭的情况,从而产生隔夜菜,并觉得食物只要没变质就不会浪费。但实际上,食物在室温下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吃后更易腹泻。且隔夜菜放久了会产生亚硝酸盐,它进入胃里跟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会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长期食用可能增加相关癌症风险。
【建议】当日烹调的食物尽可能当日食完。剩余的食物应密封保存,尽快放入雪柜冷藏。即使放进雪柜,亦不宜留超过一天。注意减少食物反复加热,否则有可能增加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
- 馋嘴:追求味觉享受
现代人追求味觉享受,喜欢煎、炒、炸或重油的食物,由此产生的厨房油烟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厨房油烟中含有一种名为苯并芘的强致癌物,长期暴露于油烟环境中的40至60岁女性,其患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两到三倍。此外,油烟有诱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建议】自己煮菜时不要放大量油,注意控制油温,令其不会冒油烟。谨记开抽油烟机,并遵循「早开晚关」的原则,即产生油烟之前就打开抽油烟机,炒完菜后让抽油烟机再运行3-5分钟,并且做饭时尽量把厨房的窗户打开,促进空气流通。
- 悭钱:蔬果坏了不舍得丢
有些人为了节省食物,选择将水果蔬菜腐烂发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但里面其实已经产生大量的「致癌因子」。花生、粟米等淀粉类食物腐败变质后,可能会滋生黄曲毒素,长期食用或增加肝癌罹患风险;而苹果、香蕉等水果腐烂会产生多种霉菌毒素,短期内就可能出现恶心、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同时需注意,竹木筷长时间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容易隐藏食物残渣并导致发霉,亦可能会产生黄曲毒素。
【建议】花生、豆类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应干燥密封储存,若发生霉变,建议丢弃。尽量选择新鲜水果,优先购买并即时食用,避免食用腐烂水果。木筷子的使用寿命通常为半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发霉的物品。
撰文: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李慧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