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不能忽视!可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

由二零一一年开始,世界衞生组织将每年的今日(7月28日)订为「世界肝炎日」,目的是唤起市民对肝炎的关注,从而预防这种可严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

而当中最受关注的,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引述,估计2019年全球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大约有82万人,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和肝癌。众所周知,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除了感染乙型肝炎, 肝硬化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以及最多人关心的议题。今天就谈谈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长期受损而导致,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是乙型)、酒精性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肝脏细胞因为广泛性坏死后,出现肝细胞纤维组织增生而使肝脏质地硬化。结疤组织可严重妨碍肝脏正常运作(肝脏的基本功能有免疫、排毒和凝血等)。

肝脏在肝硬化的早期阶段也可正常运作,所以患上肝硬化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肝硬化最终会导致肝功能衰竭以及各种并发症,轻则降低生活品质,重则可以致命。

肝硬化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1. 容易疲倦

2. 虚弱

3. 恶心

4. 失去食欲

5. 体重下降等

病情加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

1.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 皮肤痕痒

3. 腹胀

3. 小便颜色深如普洱茶

4. 大便灰白

5. 容易出血等

临床检查时可能会有掌红斑(palmar erythema)、蜘蛛血管痣(spider angioma)、四肢肌肉萎缩、腹积水及下肢水肿等情况。

晚期的肝硬化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1. 肝功能减退而引致的出血倾向: 肠胃出血

2. 呕血和排黑色大便:由肝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而引起的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3. 急性肾衰竭

4. 感染倾向

5. 肝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6. 肝昏迷等

肝硬化的诊断:

除了要了解有否重要病史,例如曾否患过肝炎或是否肝炎带菌者、有否酗酒习惯、免疫系统或其他内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之外,临床检查以寻找长期肝病的症状也非常重要。

检查包括:

1. 验血

2. 超声超声波、电脑扫描等

3. 肝活检(用细针取出肝细胞样本)等

肝硬化的治疗:

目前并没有完全根治的良方,最重要是尽早诊断和展开治疗,针对病因并给予相关治疗以控制症状之外(例如病因是乙丙型肝炎的病人,可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则须戒酒;超重的病人透过控制体重也有助防止病情恶化),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也相当重要。而晚期肝硬化就可能只可依赖肝脏移植了。

因此,预防肝硬化的最好方法,是预防和尽早治疗引致肝硬化的原因,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的成因是酗酒。有机会再分享如何戒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