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西合璧|针灸非中医专利 西医、牙医、物理治疗师也施针?

一般人以为针灸是中医专属的治疗方法,其实不尽然。随著西方医学对针灸的不断研究,现在不少西医、牙医和物理治疗师也会采用针灸作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什么是传统中医针灸?

传统中医针灸疗法,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下,以毫针刺法刺激特定穴位,从而发挥调理脏腑、经络和气血等治疗、保健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传统中医针灸能处理的疾病也颇多,例如各种痛症(如头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 和中风等。

现代西方医学针灸

至于现代西方医学针灸,是以中医针灸为基础,配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学,和循证医学知识,使用毫针刺法为治疗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案。

虽然针灸源自传统中国中医医学,但多年来不少研究均发现针灸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在临床研究的支持下,现代西方医学针灸已发展成一种以科学及循证医学研究为基础的技术。

现代西方医学针灸的核心由以下各学科组成:

1. 解剖学(穴位位置)

2. 神经解剖学(尤其是关于外围神经、皮节和肌节分布等)

3. 生理学(组织受伤阶段)

4. 神经生理学(疼痛机制,穴位刺激机制)

5. 病理学(疾病的成因和原理)

6. 循证医学

作为以科学为基础的治疗方针,现代西方医学针灸是以临床检查、鉴别诊断及科研为本。亦即,采用针灸治疗的医生、牙医或物理治疗师,会根据西方医学理论诊症,如有需要会替病人进行生物化学或放射检查(例如验血或X光检查),诊断病人的肌肉与骨胳、心肺或神经系统的功能,然后才对病人的局部组织、肌肉、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施行针灸疗法。

现代西方医学针灸治疗绝大部份是以疼痛为主,例如:

- 肩颈疼痛

- 腰痛

- 坐骨神经痛

- 扭伤

- 网球肘

- 膝关节疼痛

- 面部疼痛(包括颅颌功能紊乱)

- 口腔疼痛(包括牙齿疼痛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

- 术后疼痛等等...

现代西方医学针灸在疼痛治疗上的思维模式

针灸治疗方案三部曲

1. 最主要的疼痛类型是什么?

伤害性疼痛?(地区性创伤如,足踝扭伤)

神经性疼痛?(神经线受伤,如坐骨神经痛)

中枢神经敏感化?(慢性痛症,如肩周炎)

涉及躯体神经系统?(转移痛,如冈上肌肌踺炎)

涉及交感自主神经系统?(慢性痛症)

2. 针对牵涉特定神经系统的疼痛机制而实行针灸治疗

局部效应? (Local response) — 如针对局部痛点 (如常常听到的激痛点,Triggering Points) 

脊髓节段效应? (Spinal segmental response) — 如针对与交感神经/躯体有关的痛症

脊髓上中枢效应? (Supraspinal central response) — 如针对慢性痛症而带来长效止痛效应

3. 随著疼痛机制随时间/生理变化而改变针灸治疗方案,例如:

在处理腰肌扭伤的时候,可能只针对局部痛点或与神经皮节 (Dermatome) 相关的刺激点;而慢性腰肌劳损则可能会配合用强效止痛点以引发脊髓上中枢效应。

总括而言,现代西方医学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释针灸的原理并且加以应用,增加了在临床治疗上的阔度。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