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我们都爱说谎?病理性说谎不是病?

莎士比亚剧《终成眷属》里有著名引言:「没有比诚实更加珍贵的遗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说谎。幸好,大多数人其实都倾向维持坦率和诚实的交流。诚实的沟通是社交互动的核心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基石。如果我们都不坦承,交流就变得毫无意义。 

假如有人相信:每个人都会说谎,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非常年幼的孩子不会说谎。根特大学的Evelyne Debey研究指出,说谎的频率在青春期是最高的,然后随著人们进入成年期和老年期,说谎率便下降。因此,与其他年龄组相比,青少年撒谎得最多。

在 1990 年代,Bella DePaulo 针对一般人说谎的次数进行了研究。她要求参加者将他们在一周内进行的所有对话记录在日记中。在日记内,人们被要求记下他们说的所有谎言。结果显示,人们平均每天会说两个谎言。然而,学者再次分析这些日记的时候,发现这些谎言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数人不说谎或只说一个谎言,而少数人说了大部分谎言。

在另一项研究中,60% 的人报告说在一天中没有说谎,另外 25% 的人每天说一至两个谎言。约有 1% 的一小部分人每天会说多达20 个谎言。因此,我们社会中,的确有些人较诚实,而一小部分人说更多的谎言,并对谎言不负责,这些人有时被称为「病态说谎者」。

我们说谎时,通常都有明确的诱因。说谎可以说是我们用来实现目标的工具。病态说谎者却是无缘无故地说谎。他们的谎言覆盖范围广而充满详尽的细节。而且,他们编造故事的冲动也好像是无法控制的。即使这种行为会伤害自己,例如因为撒谎而失去工作并破坏人际关系,但他们仍然不顾后果地继续这样做‌‌。虽然这情况在现实中实在令人困扰,然而,它并非一种在国际精神病学手册(DSM-5 或 ICD-11)  中被列为官方认可的精神病。

虽然如此,根据过往关于病态说谎的研究发现,他们主要有三大共通点:

1. 过度说谎 

他们比大多数人说谎次数多,而且经常添加更多谎言来支持原本的谎言。谎言例子包括声称自己曾经获得一些很高荣誉的奖状,甚至讹称仍然健在的家庭成员已经过世等。

2. 无缘无故说谎

大多数人会说谎目的是避免不愉快的后果。例如说因为交通问题而迟到,以掩饰自己睡过头。但是病态说谎者在说出谎言时却未必有明确动机,当真相大白时更可能让自己受到伤害也置之不理。‌‌

3. 长期问题病理性谎言

通常都始于年轻,并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持续下去。

患抑郁症的卢先生,刚面诊时说自己的职业是空中服务员,随后又说自己是一位男护士,之后突然消失了几个月,出现时解释自己参加了无国界医生,觉得很有意义,但后来为了生计决定还是要投考政府工,更自称在面试后直接被聘用成为一位AO,说话时字里行间亦有点天马行空……

Photo by Great Lakes Psychology Group

有人可能会问,病态说谎者可治疗吗?首先,这并不是一种认可的精神疾病,所以并没有具医学认证的治疗方案可言,也没有一种药物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是先要了解为什么他会不能自控地说谎,背后很大可能藏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因素,无论是他的成长背景,自我形象, 压力管理技巧,朋辈影响,情绪问题等亦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作一个全面的心理评估。

有调查显示,即使他们选择接受治疗,过程也会困难重重,因为病态说谎者无法控制他们的谎言,更可能会不经不觉间对治疗师说谎,以致影响整个治疗进度。毕竟所有的治疗都是取决于患者的需求以及他们在治疗期间的反应。因此,找到一位合资格并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无论如何,通过时间和努力,病态说谎者亦可以减少他们说谎的行为,减低对自己和亲友的影响和伤害。

精神科专科医生 — 沈君豪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荣誉临床副教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荣誉临床副教授

心病还须心药医 : Facebook | YouTube Channel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