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Beta世代 | 镛融芯语
上星期,我参加了由Deacons律师行举办的「In-house Corporate Counsel Forum 2025」讲座,当中主要是旁听了由合伙人、也是我的朋友Sherlynn Chan主持的「银发经济中的家族财富规划与企业成长」环节。虽然会上引用的数据,部分已耳熟能详,但每次重温,都为我带来更深刻的体会。
Sherlynn在会上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世代财富转移」时期。据统计,全球将有约120兆美元的财富,从婴儿潮世代交棒至下一代。这不仅是资产的流动,更是价值观与理念的传承。与此同时,人口老化亦是全球现象,全球80岁以上人口在未来五年内将达2.65亿人,而在香港,65岁以上人口将增至267万,意味着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长者,这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更重塑了整个经济格局。
这两大趋势,共同催生了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去年,本港60岁以上人口的消费总额已高达3420亿港元,占GDP的11%,未来更有望增至4900亿。政府亦已推出多项措施,涵盖「衣食住行」各个层面,以释放这股庞大的生产力与消费力。谈到「食」,我们亦有深刻体会。许多光顾镛记多年的老顾客,因年事已高或吞咽困难,无法再与家人同享美食。因此,我们去年就参与了「照护食种子餐厅」计划,研发多款软餐菜式,让有吞咽困难的长者,也能重拾与家人同枱食饭的乐趣。
然而,庞大机遇背后,隐藏着同样巨大的挑战。Sherlynn指出,若未主动规划,这场财富转移随时可能演变成家族纷争。她分享了几个常见风险:最致命的,是忽略对关键人物「精神行为能力丧失」的规划。一旦创办人突然失去决策能力,公司的银行户口便可能被冻结,股东决策陷入停摆,令整个企业运作瘫痪。另一陷阱,则是在无遗嘱下离世。随之而来的遗产管理程序,不但可能引发家族矛盾,旷日持久的诉讼更会蚕食资产,最终甚至令家族失去祖业的控制权。
成功的传承,从来不只是资产的转移,更是前瞻性的智慧与治理考验。法律界推广的「平安三宝」──遗嘱、持久授权书(EPA)与预设医疗指示(AMD),正是应对这些风险最基本的制度工具。它们看似只是几份文件,却是在意外来临时,保障家族和睦与企业存续的关键防线。
我们正进入一个「Beta世代」,更是人口结构与财富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正如Sherlynn在会上强调,要应对这个新时代,必须透过主动沟通与制度化架构,减少家族争端、促进跨代协调。因为银发族已不再只是被照顾者,他们是推动未来经济的动力,真正的传承智慧,也许就在于能否在保障上一代的安稳,与为下一代开创未来之间,取得精妙的平衡。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