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鸣沙之声 | 无名指

  访敦煌,必游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我第一次去,自然不能免俗。

  莫高窟名气大,游人众,淡季出行也要等上半小时才有导赏员引路。作曲家谭盾创作《慈悲颂》时多次去敦煌找灵感,那时已听他讲过不少莫高窟壁画故事,向往已久。到了历史现场,还是激动不已,岁月侵蚀,人为灾祸,也难掩盖她的美,下次游敦煌还是要再来。

  月牙泉美得像海市蜃楼,仿佛一眨眼她就会消失。沙漠中新月形湖泊是个地理奇迹,大自然的眼泪虽只有1.5米深,却永远热泪盈眶,2000年未曾干涸。

  于我,鸣沙山是敦煌最大惊喜,「不过是个超大沙丘吧!」当我站在红黄蓝白黑五色细沙堆成的大山上,只能承认自己的无知。

  鸣沙山位处沙漠边缘,从景区入口走近她,就像在宇宙走向黑洞。这个超大沙丘蕴藏巨大能量,好像能把一切吞噬。我站在山下抬头看,一下子就着迷了。

  要爬鸣沙山绝对举步维艰,脚掌一蹬便陷进沙里,纵使景区架了两条索梯方便游客,还是爬到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走到峰顶,极目远眺都是沙子,我竟有想哭的冲动。

  在鸣沙山,不论是泪眼朦胧,或是被风刮得睁不开眼睛也没所谓,最重要是打开耳朵。所谓「鸣沙」,是一种难以解释清楚的自然现象,当海量沙粒互相撞击或产生静电,便有机会 出现像雷鸣一样的巨大声响。鸣沙之声极可能是整个区域的沙子共振造成,所以世界各地的鸣沙之声,会因地形和沙子数量而不尽相同。

  我在鸣沙山暴晒3小时,都没听到鸣沙之音。留个遗憾,却成为再访敦煌的好理由。

资深唱片人兼乐迷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