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药物辅助巩固治疗 助增肺癌存活率 | 医聊FUN享

根据统计数据,肺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首,也是癌症致死的头号杀手,令不少人闻之色变。惟随著医学科技不断进步,治疗肺癌踏入了新的里程碑,在日前「肺癌治疗新知」专题健康讲座上,临床肿瘤科专科吕卓如医生便提出,各种治疗方法配合药物辅助巩固治疗,令肺癌死亡率降低的同时存活率亦上升,肺癌再也不是绝症的代名词,关键是及早确诊并接受适当治疗。

  2022年香港肺癌新症超过5,700宗;逾3,800人因肺癌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25.7% 。吸烟是最主要的肺癌风险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有二手烟、环境污染、遗传因素、肺部病变等。

逾50%确诊已达第四期

  常见的肺癌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一般医生会利用肺部X光片、胸部电脑扫描、正电子扫描(PET)、脑部磁力共振及组织活检等检查,为病人确诊后再判断类型和期数。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前者占肺癌总数约85%;可按肿瘤体积及位置分为第一至四期,本港逾50%肺癌患者确诊时已达第四期,亦是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整体肺癌患者五年相对存活率为21.8%,当中第一期肺癌为72.4%;第四期仅7.8% 。

  吕卓如医生表示,会从几方面考虑为肺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期数、肺癌种类、患者身体情况及患者意愿。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首先是做手术切除肿瘤及周边部分组织,以消除癌细胞;再根据情况给予放射治疗(电疗)或药物辅助巩固治疗,如化学治疗(化疗)、标靶和免疫药物。

由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对其他早期癌症的复发及死亡风险较高,所以吕卓如医生指手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是标准治疗,可打击残留癌细胞,进一步减低复发风险。例如辅助标靶药物治疗,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使用的一种打击癌症新技术。传统化疗会杀死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但同时会影响身体其他正常细胞而引起不同的副作用;标靶治疗则只针对癌细胞独有的快速生长讯号,截断它们生长讯号的传递,治疗针对性较高,所以副作用较少。

政府药物安全网 舒缓早期肺癌患者的经济压力

  辅助性标靶治疗的无疾病存活期中位数为65.8个月,与安慰剂相比,改善了73%;若是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使用标靶治疗的五年整体存活率提高至接近90%。看近年趋势,标靶治疗的使用,已从晚期肺癌扩展至早期肺癌,从而更好控制,增加手术后治愈的机会。

  除了对病魔的恐惧,不少肺癌患者还要面对来自心理和经济的压力,尤其医疗开支造成的经济压力,打垮不少原来健康快乐的家庭。香港医管局早已实施药物名册制度,确保病人可公平地获处方具成本效益、经验证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涵盖约千多种药物,分为四大类型:通用药物、专用药物、获安全网资助的自费药物及不获安全网资助的自费药物。其中安全网是为有经济困难病人提供支援而设立,早前,奥希替尼标靶药已纳入医治早期 EGFR 突变肺癌的安全网,这更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支援的患者。除了政府之撒玛利亚基金及关爱基金之外,圣雅各福群会及香港药学关怀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亦可以提供医疗援助计划,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治疗费用的援助。想了解更多安全网的资料, 可浏览医院管理局网站之关爱基金医疗援助项目或可以直接向您的医生查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