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FUN享 - ALK第三代肺癌药6成患者 无恶化生存期超过5年 议员病人医生团体同呼吁加快安全网更新 | 医聊FUN享

香港有病人组织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近75%受访肺癌病人花费逾半积蓄治疗癌症;另有近半病人曾因药费高昂而无法采用首选药物。医管局药物名册资助药物逾1,500种,惟各种药物不断推陈出新,药物名册纳入安全网更新速度显然不足,许多基层病人无奈只能服用次选药物。以ALK基因变异阳性肺癌(简称ALK肺癌)为例,因疗效更佳的新标靶药仍未被彻底纳入「安全网」,令不少病人望「药」轻叹。

肺癌可谓本港头号杀手,2022年便导致3,782人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5.7%。肺癌死亡率高,原因之一是近七成患者确诊肺癌时已达三、四期,大多出现癌细胞转移情况,增加治疗难度。例如ALK肺癌,约10%至25%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脑转移情况;约30%至40%在治疗期间出现。

第三代标靶药大降死亡风险

  香港肺癌基金会名誉顾问、临床肿瘤科专科刘健生医生表示:「标准的一线ALK肺癌治疗是采用标靶药。基于血脑屏障的阻碍,第一代标靶药很难入脑,导致大部份病人用药后一年半内脑转移完全恶化;第二代ALK标靶药约六至七成入脑,仍有约一半病人用药后3年内病情恶化。而第三代ALK标靶药在控制脑转移情况疗效最佳,客观治疗缓解率达80%以上。」刘健生医生指出,虽然ALK肺癌只占所有肺癌4.4%,但因ALK肺癌患者年纪较轻,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可忽视。ALK肺癌确诊3年内60%患者出现脑转移,他认为一旦确诊便即以第三代ALK标靶药作一线治疗,能大大提升存活率,并更好地保护脑部。

  根据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24)发布最新数据,与第一代相比,第三代ALK标靶药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此外,第三代ALK标靶药治疗组中有6成患者,5年后仍未见疾病恶化或死亡,年期更有望继续延长。事实上,第三代ALK标靶药物除疗效显著外,相对第一代,脑转移进展风险亦大大降低92%,即意味着病人用药后,脑转移的情况大大减少,间接减省政府为病人提供脑电疗的开支。

促放宽第三代ALK肺癌药至非脑转移患者

  虽然第三代ALK标靶药疗效更理想,但并非每个ALK肺癌患者都能受惠。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表示,一项调查发现有近半病人曾因药费高昂而无法采用首选药物。例如第三代ALK肺癌标靶药,虽在去年底脑转移ALK肺癌患者可获政府关爱基金资助,但其余非脑转移的患者仍须自付全药费。「ALK肺癌有半数患者确诊时不到50岁,疗效更佳的药物不但能延长生命,更有机会让患者回复常人生活,我见过不少晚期的肺癌患者在疗效佳的药物控制下,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继续照顾家庭。」他呼吁政府尽快扩阔第三代ALK标靶药物资助范围至所有晚期ALK肺癌患者。长远而言,政府需制定指引及政策,规定新药物由在港注册至获医管局引入并纳入资助药物名册,需时不超过半年;亦希望政府能推出早期肺癌筛查,因为若能尽早发现癌症,治疗效果会更好,并提升病人存活率。

议员关注新型药物于基层支援

  一直积极争取安全网加快更新的立法会议员葛珮帆也指出,确保病人获得适切治疗及政府于医疗药物的支援,尤其对基层人士来说攸关重要。「特区政府从善如流,在吸取各方意见后,已在2024年底把脑转移的ALK肺癌患者纳入第三代ALK抑制剂于安全网,然而未有脑转移患者就未能享有资助,比较可惜。」现在未获资助的基层ALK肺癌患者仍在水深火热当中,见到有疗效好的药物但却不能负担高昂的治疗药物费用,申请安全网时又未符合脑转移的条件。她呼吁:「现在已有最新临床数据证明第三代的药物非常有效,其控制脑转移的疗效间接亦可减省政府为病人提供脑电疗的开支,所以无论以成本效益及临床效用上都应该达到要求。保障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是政府应有之义,期望政府尽快扩阔资助对象,不论有或没有脑转移的基层晚期ALK肺癌患者均得到更适切的医治,避免「有药无钱医」的情况出现。同时亦需全面检讨现时「安全网」制度,加快更新速度,造福更多病人,让他们不但能「活得更长」,更能「活得更好」。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
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
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
香港肺癌基金会名誉顾问、临床肿瘤科专科刘健生医生
香港肺癌基金会名誉顾问、临床肿瘤科专科刘健生医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