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培 - 蜕变中的商场 | 「培」伴前行

地下铁路在1979年通车后,九龙湾德福广场紧接投入服务,是「铁路加物业」模式在香港的雏形。今年,德福广场亦将迎来45周年的里程碑。

  从商业角度而言,商场算是物业收入的一部分,创造收入补贴铁路。相比起与发展商合作透过楼盘销售所得的一次性收入,商场收入较长远而稳定。要做到可持续的收入以支持铁路营运,前提是商场要办得好、够吸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维持对顾客的吸引力。

  早期的屋苑商场,主力就是应付居民的日常所需;时至今日,社会经济的变化,加上新常态和网上购物的冲击,商场如何吸引客流、带动消费,是重要课题。德福广场可以说是港铁营运商场的起点,虽然有车站客流的基本支持,多年来也经历了几番蜕变,与时俱进。及后青衣城、圆方、康城The LOHAS等,和近两年新投入服务的大围围方和黄竹坑THE SOUTHSIDE,定位均切合市场需要。

  港铁商场的共通点,是紧贴社区,客流亦自然来自社区。港铁商场在过去1年已举办超过200个与社区有关的活动,现时正在大围围方举办的「大围生活节」,便是例子之一。我们与沙田民政事务处、大围村公所及社区团体等合作,商场内有互动展览呈现大围地道文化,亦与街坊和市民一同走访围方周边的韦氏宗祠、侯王宫、车公庙等,正月期间举办导赏团到大围村欣赏传统习俗「扒天姬」(见图),探索社区点滴及变迁。

  透过这些活动,既能带动客流和消费,亦为社区增添生趣,服务居民。

推动城市前行为使命,港铁行政总裁所思所感
金泽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