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2025年前瞻 | 安业兴邦

惊心动魄的2024年终于成为历史,站在2025年的起端,相信全球民众都怀着相同的愿望:冀盼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成为过去,至少不再有战争和大型空难等灾祸。因为这些令人心痛和惊栗的事件,其实许多时候都是可以透过人们的努力化解到的。

  香港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前瞻2025年,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政治或经济层面,同样有不少事件和议题值得关注,且需要我们以团结、智慧和决心,携手参与或跨越。

  例如政治方面,今年香港将会举行第八届立法会选举,估计将是政坛重头戏之一。去年立法会三读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不仅为缠绕香港26年8个月的问题划上句号,更标志着香港的政治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就是进一步发挥本港管治队伍的功能和优势,而立法会选举正是重要的一环。除了寄愿有更多有志者投身选举,市民也可踊跃投票,选贤任能,一起打造更美好的香港。

灭赤料成焦点

  至于经济方面,如何应对和解决财赤,预料是焦点之一。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新公布,估计2024至25年度的综合赤字少于1000亿元,虽然比原先估计的「冲破千亿」为低,但外界推测仍会远高于去年初《预算案》预计的481亿元,甚至接近千亿元,与过去两年(分别录得1223亿和1016亿元赤字)相差不远。

  政府灭赤,不外乎开源、节流和发债三道板斧。财爷重申以节流为主,首先控制政府经常性开支增长,其次为工务工程排缓急次序。他直言,正检视长者两元乘车优惠计划。

  政府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最大投入者,如何在财政稳健和维持良好公共服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未来一年施政的关注面。而政府会否在今年《预算案》制订具体灭赤时间表和路线图,亦值得关注。

  在港人北上消费和内地游客来港消费模式转变下,香港旅游业能否进一步重振雄风,预料亦会继续成为2025年的热门议题。中央在去年下半年推多项惠港措施,包括赠送大熊猫安安和可可,以及恢复和扩大深圳「一签多行」安排等,究竟香港能否把握时机,振兴市道,今年就会见真章。尤其港府上周赶在元旦前推出《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更让人充满期待。

  早前圣诞节假期,听闻有不少内地游客专程来港感受圣诞气氛,反映香港对内地游客确有「独特」的吸引之处,而这份「独特」甚至「独有」才是香港旅游业的最大优势所在。

  根据旅游业发展蓝图,香港将推动「熊猫经济」,不过内地不少城市的动物园也有熊猫,香港如何做到别树一帜,而且包装成远近驰名的旅游业名片,这就考官员的智慧和创意了。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