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警察员佐级协会JPOA | 猛料阿Sir讲古

  上月出席警察队员佐级协会(Junior Police Officers'Association(JPOA))47周年会庆,主席林志伟(见图)即将退休,引用诗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寓意协会薪火相传。他是继陈祖光后另一位非常出色和爱国爱港的JPOA主席。

  这使我想起47年前参与JPOA创建,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今天截然不同,一点肯定的,JPOA是员佐级人员在英治政府下争取数十年才能成立。

  香港在英治时期,由开埠至回归祖国前,一直奉行「英国人第一」的宗旨来管治香港,来自英国的官员一律获特别照顾,包括福利和在港生活条件等。警队在日本侵略前,洋人都有担任基层员佐级职位,但英国人是同级高一等,华人最低级,英国人可以携枪和剑当值,华人只可拿木棍。警官级全是来自英国和属地的,但话虽如此,他们之间亦分不同派别和等级,来自英国本土,所谓蓝血(Blue Blood)(名门望族)一向处于优势,其次是威尔斯、爱尔兰,之后有来自南非、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和印度等,也有一些来自澳门的土生萄人,华人只有象征式的少数。

  二战后,不再招募洋人当基层警员,只招募他们来当警官,自此,所有警员都是本地招募,外地招募只限短时期于巴基斯坦和国内。警官仍主要由来自英国或属地的洋人担任,入职要求不高,甚至只要愿意来香港便可,很多来港「玩」几年便离开,因为他们学历不高,所以那时在本地招募的本地督察学历也不高,大学毕业的是凤毛麟角,相信那时高层洋警官亦不想招募一些比他们学历高的华人。而前线警员则是一般小学或以下的年轻人,服从性高和绝不犹豫执行上级的命令,「义」字行头,为他们卖命。

  在这两分法下,只有初级警务人员和市民有直接接触,警官级是负责内部管理,绝少与最前线人员和市民接触,而接触只透过最高级的基层人员高级警长(俗称「咩喳」)。  

  这种管治模式,咩喳掌控越来越多,在「权力使人腐败、金钱使人堕落」的魔咒下,管理阶层与最前线人员无法有效沟通,一些有见识和学识的基层人员开始思索仿效警官级成立职员协会(那时警官级已有协会),香港岛冲锋队是最早趁上级来巡视时反映,一些初期的咨询渐渐形成,但因暴动和内部因素被搁置。

  直至1974年港督突然宣布成立廉政公署,由于初期反贪工作无论在手法和执行上都非常混乱及不公平,只针对前线的小苍蝇,完全没有调查背后的大老虎(包括政府洋人高层)。 

  贪污集团的千丝万缕关系,前线人员只是代罪羔羊,在被调查时完全没有支援,引发罢工及逃亡等危机,陷于一片混乱,盗贼和黑社会蠢蠢欲动,于是一班前线人员便约见政府和警队高层,力言安抚人心和维持治安的重要性,组织协会保障前线人员利益再被提上议事日程 ,最后政府高层在逼不得已下同意初级警务人员仿效警官级成立协会。JPOA最终于1977年10月27日成立。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