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颖姗 - 秩序敏感期与幼儿饮食 | 营爆生活

  人们常说Trouble Two(麻烦的两岁)、Terrible Three(恐怖的3岁),却甚少讨论1岁的成长发展与建立饮食习惯。他们开始明白大人的指示,亦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更会开始讲不要!

  1岁后,幼儿开始学会走路,对四周细微的事物很有兴趣,继而建立出「物体恒存」的概念。此时,幼儿会慢慢对周遭环境中物品的排列秩序、或是对生活作息秩序产生认知,形成某种内在的次序性。若秩序被改变,会容易产生不安感、甚至出现耍脾气的行为。因此,了解并从此时开始提供协助,有助幼儿学习饮食习惯。

  有时候幼儿不愿进食可能有原因的,而稳定的作息和步骤能让他们安心。例如:饭前应该要洗手,若某天照顾者忘记与幼儿洗手而直接将他放上高椅,幼儿会不断重复说「洗手」而不吃饭,直到洗了手为止。

  预告食饭:每一次吃饭都是一个活动转移,幼儿必须从一个活动(例如:玩耍)转换到另一个活动。此时,照顾者的预告十分重要,例如:「我们还有1分钟便要洗手准备吃午餐啦」,然后倒数10秒、收拾玩具、准备洗手。若幼儿还想继续玩,可以尝试重复接下来要进食,或与幼儿一同收拾玩具,切忌强行抢去幼儿手中的玩具。

  于饭台进食:幼儿不愿于饭台进食,双脚「飞起」抗行照顾者放他上自己的高椅,指着要在小活动桌上进食(这样他就可以走来走去),这时可以告知规矩:「正餐一定要于餐桌与爸妈同台食饭,只有小食才可以于小桌子上进食」,重复并等待。「陈大文(小朋友名字)现在准备好坐上自己的椅子食饭啦!」规矩应该带正面性,减少使用「不可」等词。

  今次先讨论进食前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下一次笔者再分享一下用餐时的一些挑战!

莫颖姗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