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权 - 炸鸡髀大比拼 | 好味大过天
「鸡髀打人牙骹软!」细细个就听到这句说话,于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鸡髀是「正嘢」,细路仔年代送货赚到一个几毫贴士,去大球场睇波总心思思买鸡髀食。当年大球场观众席和去罗湖的柴油火车车厢,都有小贩托住个胶桶装住鸡髀叫卖,卖的都是豉油卤水鸡髀。那个年代未有麦当劳或家乡鸡,亦没有以送外卖为主的港式快餐店,所以甚少炸鸡髀卖。
有人问我卤水好,还是炸鸡髀好吃?「各有各味道!」事关卤水香与油炸物的香是完全不同的享受。是的,刚才的评语没有触及鸡髀本身的肉味,因为没有快餐店或小贩傻到用新鲜或冰鲜鸡髀,如此「犯本」,要卖几多钱才维得住皮?所以一只卤水或油炸鸡髀的味道,须借助腌料及外在的调味。当然,还要看店家的工夫和处理鸡髀的手势。
最近试了多家小店的炸鸡髀,有的店子「鸡髀」大过乒乓波板,事关把周边部位也算在内,所以卖50元一只不足为怪,但大只与好味之间没有必然的等号;有的只卖22元,固然因为细只,相信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街坊老店,但可惜炸得有点粗糙,尤幸肯落淮盐,引出一阵香味来。话说回来,不是每家都善用淮盐,可惜!
北角有一家极小的外卖店「东川美食」,那位大叔十分用心,炸完再烤,更妙是短烤时搽蜜糖,有如BBQ的产物。不过,事先的工夫做得足做得好,令一只雪藏鸡髀变得惹味,坚尼地城「真滋味」赢半条街。有人说,既然去「真滋味」,为甚么不去士美菲路的「卿记工房」,导演决定补拍,包括卿记的炸鸡髀(见图),比拼结果将在鸡髀下集的「补漏拾遗」揭晓。
梁家权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