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新质生产力(二) | 北漂见闻
所谓的「新质生产力」,无论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这个概念经过几周的热议,在内地已成为一个商业热门词汇。
对于该词的官方的解读中,首先提到就是要以数码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可见在未来,大数据、云端计算及人工智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这也不禁让笔者想到,过去一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大语言模型(LLM,以下称「大模型」)为核心的ChatGGPT不断迭代,近期甚至已出现可生成视讯短片的新工具Sora。在内地,各类科技企业亦不甘落后,例如百度率先发布研发十余年的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随后360发布「360智脑、阿里巴巴上线「通义千问」,科大讯飞推出「讯飞星火」,腾讯推出「混元」,华为推出「盘古」。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底,中国累计有130多个。这种现象在网络上亦被称为「百模大战」。
各类大模型百花齐放虽然激发出了更多可能,但挑战亦不可忽视。首先,许多大语言模型产品「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已成为常态,即内容准确性不高、专业性不足;其次,在训练用的数据方面,多数机构还是想把数据握在自己手里,开放共享的意愿不高;内地的互联网与海外之间仍存在「无形的墙」;第三,就是各类模型存在的法律与道德风险,包括在国家安全、商业机密、个人私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隐患。新质生产力要真正释放潜力任重道远。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