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预算案》对接国家战略 | 安业兴邦
政府公布《财政预算案》后,许多人聚焦楼市撤辣、发债、加烟税、派糖缩水,但其实《预算案》内还有不少「沧海遗珠」值得关注。例如推动经济发展,当中就有一些新想法和计划,从宏观和长远角度来看都属亮点。
今次的《预算案》可说是经历3年疫情挑战后,本港经济和公共财政的阶段性总结,最突出的部分主要围绕「稳信心、固财政、拼经济」3大主轴。稳信心是发展经济根基,当经济发展良好,公共财政自然就会稳健,三者环环相扣。
在推动经济一环,除了十四五规划定位重点发展的「八大中心」、数码经济、绿色经济,《预算案》还尝试为香港寻求新出路,而且都是配合国际大形势和国家发展大格局,其中一项就是构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过去几年地缘政治风起云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内地出口企业为规避高关税,不少正寻求将生产线外移,但内地企业未必熟悉海外营运流程和法规,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香港,正好大派用场。
商品由融资生产到送到买家手中,整条供应链环节甚多,香港可以发挥的角色很多,例如出口信用保险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金管局可以提供融资和跨境结算服务、贸发局可以提供海外市场分析和法规咨询等。香港如能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将可在这个新时势下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觅到新机遇。
此外,《预算案》又提出推动微电子研发。众所周知,半导体是绝大多数现代科技应用的大脑和心脏,AI、5G、电动车,甚至我们天天用到的手机和个人电脑等,都缺不了这片小小的神奇晶片,全球产业规模到2030年估计超过1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由于牵涉高新科技的实力竞赛,半导体已成为大国博弈武器。
聚焦科技成港经济出路
《预算案》提出,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引领和促进大学和业界在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合作,并利用大湾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落实研发成果。这又将是香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路向,不仅可壮大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实力,还可协助国家应对国际复杂政治形势。
无论构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还是推动微电子研发,都离不开两个字:科技。我作了粗略统计,整份《预算案》提及科技的段落合共约5500字,除了「国际创科中心」的专段,还广泛散落在金融、绿色经济、数码经济、生命健康产业、新型工业发展等不同范畴。
研究《圣经》的学者有一门方法,就是检视有甚么字眼重复出现最多,那就是该段经文想表达的重点。这个方法套用在《预算案》,有异曲同工之妙。直至此刻,「科技」仍然是香港经济出路的核心关键词。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