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2.0 | 安业兴邦
一年一度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之一。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研调期间提出这个原创性新词后,便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更在两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排在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其份量之重不言而喻。
对于香港,今年两会亦传递出重要讯息,虽然未必很多人注意到,但实际对香港极富鼓舞意义。主管港澳事务的副总理丁薛祥一连两日,分别在港澳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及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会议上,不约而同强调中央「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领导人不厌其烦反复提点,必有其深意,而且希望港人能清晰接收到,又实践出来。
一边厢,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边厢,领导人嘱咐香港发挥好「独特优势」,如果将两者放在一起,大家会联想到甚么?而我会联想到香港将会参与「国家改革开放2.0」。
扼要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土地、资金、人力、自然资源等传统生产力上,再添加一项革命性力量源——创新科技,善用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术、6G通讯、新能源技术等超级工具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令旧有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新兴高端产业能够培育壮大,在各个经济领域带来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质的颠覆性变革。
具独特优势当排头兵
香港拥有一流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科研实力强大,又有数码港和科技园等享誉国际的重量级科创园区(其中数码港已建立起全亚洲数一数二的金融科技集群),加上河套深港创科园等计划潜力无限,香港在创科一环固然有望发挥巨大贡献,但其实,香港的重要角色不止于此。
根据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其著作《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中所指,「新质生产力」还包含了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而其中的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等,正是香港的强项和独特优势!香港逾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占了6成,甚至7成之多。在中国这场先进生产力革命中,香港先天性地被赋予排头兵的历史角色。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积极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不凡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受益于内地的高速发展,获得了经济一跃而起的机遇。我相信今次也不会例外。
有人基于偏见或误信,经常担心中央会将香港变成一个普通内地城市,甚至封锁香港与国际接触。我从来不信这种说法,今年两会得到了进一步证明。香港的主要独特优势之一,就是国际化!中央希望香港继续保留国际化的地位,源自香港自身有巨大的价值。
曾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