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业 - 从「青年仪表板」看青年就业|安业兴邦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日前推出「青年仪表板」,首次整合与青年相关的数据和资讯,客观全面地呈现香港青年的基本人口特征,以及他们在教育、就业、创业、住屋、婚姻、生育、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等不同面向的状况概览。

如果政府2022年底公布的「青年发展蓝图」,是本港青年工作的大框架、路线图,那么,这块「青年仪表板」就是更精准掌握青年脉搏、更利于拟定具体措施以抵达目的地的指南针、风向标。细看当中数据,不难发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但对青年工作颇具启发性的趋势和现象。

例如在就业方面,最多本港青年(15岁至39岁)投身的「公共行政、社会及个人服务」,根据仪表板显示,在2018年吸纳了23.8%的青年劳动人口,而2022年则上升至27.5%,而第三多行业「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第二多行业是「金融、保险、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则相反,由19.5%下跌至16.1%,个中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统计,但初步看来,是蛮符合近年世界经济大格局的。

大健康产业求才若渴

2019年疫情大流行后,全球饮食、旅馆和零售行业备受冲击,青年劳动市场呈现相应变化,不足为奇。而「公共行政、社会及个人服务」的青年大军出现增长,更令人联想到护理行业正在全球迅速发展,「大健康产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人士的新引擎。截至2022年,全球经济总量排名前17的国家中,有14个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素质的职业护理人员有价有市,而且完全不用担心被AI人工智能抢饭碗,行业前景广阔,政府研究协助青年上游时,不妨纳入为手段之一,包括增加更多培训额或资助,令更多有志青年一展所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根据仪表板数据显示,本港青年劳动人手近年持续下降,由2018年152万减至2022年132万,少了20万人,跌幅逾一成,占全港整体劳动人口比率由41.4%降至38.2%。青年劳动力下降,未来或会制约经济发展,政府宜早拟定对策,减轻其负面影响。

还有,正如许多先进地区,过去5年来,本港青年一族中,女性结婚的比例持续下降,理论上投入劳动市场的女性比例应会上升,但实情恰恰相反,下跌了2.3%。曾经有本地机构指出,不少妇女因要照顾年迈父母而无法出来社会工作,当局宜作具体研究,如发现确实如此,不妨在政策上提供协助,一来可帮这班女青自力更生,二来可帮社会释放更多劳动力,以缓解青年劳动人口下降的问题。

曾安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