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以灯写书法|镛融芯语
每次坐飞机时,我最喜爱观看已下映的电影,最近欣赏了以霓虹灯作主题的《灯火阑珊》。剧情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全片充满温度和余韵,令往日在霓虹灯火照耀下、对香港壮丽夜景的回忆涌上心头,一时感慨良深。
香港曾以独特的霓虹灯街景闻名世界,尤其二战后,本地经济快速复苏,令霓虹招牌得以发扬光大,并大量用于餐厅、百货公司、戏院等各行各业。辉煌灿烂的霓虹招牌,勾勒出香港的街道和社区,在夜幕低垂后令这个城市仍然充满生气。
在90年代后期,书法字体常见于霓虹招牌,当中以北魏体楷书最为盛行,同时亦不乏各门各派的书法风格,包括本地著名书法家的墨宝。正如电影中所说︰「霓虹灯,是用灯去写书法,是用心去写。」多得这些大胆创新的霓虹工匠、设计师和书法家,才造就出充满本土特色,也代表时代风格的「霓虹盛宴」。
这部电影透过不同情节介绍殊不简单的霓虹灯工艺,包括师傅手持灯管在活火下燃烧后再掌握热度,并按照字样屈曲灯管造字,一不留神就会被火灼伤,绝非易事。另外,霓虹灯其实是一种内含气体的灯,若要制作不同颜色的灯管,则须熟悉不同气体本身颜色的特性,再混入不同颜色的萤光粉,继而产生出另一颜色的灯管。这一点也让我非常佩服师傅们的功夫和学问,全凭他们的艺术感及经验,造出各式各样的霓虹灯,简直是艺术家。
奈何随著社会的变迁,政策为霓虹招牌带来诸多限制,在不敌政府拆牌令下,坊间多个招牌陆续被逼清拆。犹记得镛记曾拥有一个气势磅礡的大霓虹招牌,也因清拆令而被逼拆除,但为保存这个特色,我们向政府当局申请并改建另一个合新规格的霓虹招牌。当时我们明知其建筑费、耗电量及维修费都比LED灯贵许多,但仍坚持保存这本土特色。
电影中不断播出昔日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尤其是弥敦道及旺角一带的街道,好一场霓虹盛宴再现眼前,那刻深感「呢啲先至系香港本土特色及打卡位」!
相信香港人心中的霓虹会永恒不灭,就像剧中男主角所说:「接得师傅这个招牌,就有责任承传下去。」向一群把一生奉献给香港灿烂灯火的霓虹灯师傅们致敬。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