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日本军票— 血淋淋和仍在滴血|猛料阿Sir讲古

月前香港拍卖出近年存世最大批的日本军票,有3万张面额100元的军票(见图),当年价值足够买起中环整条永安街。每张都充满血和泪,因为日本始终拒绝赔偿,今天只可作为收藏品!拍卖当日引来不同界别的注意。

日本侵略中国初期是用日本和朝鲜银行券来购买军需品,结果大量银行券回流日本,造成日本国内通货膨胀,为了减少侵略用的军费和彻底掠夺中国人民财富,从而削弱民国政府抵御入侵的能力,日本政府便想出印制只能在战区使用的军用手票(军票),本身全无价值,因没有储备,不能兑换至任何其他货币,老百姓在日军枪嘴下被逼把自己血汗钱换来一堆废纸。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时开始使用军票,称为「军用切符」,1915年改称军票。后在1937年明目张胆地侵略中国时开始大规模使用军票,以强逼和不断提高兑换率来掠夺占领区内人民拥有的流通法定货币(法币),最后更禁止使用法币,将掠夺到的法币运往未被战火波及的地区购买军需。

1937年11月日军登陆杭州湾后,不久开始使用印刷粗糙,印上昭和十二年(1937年),直向和龙凤图案的军票。之后于不同时期印制不同版别:(1)用红线划去日本钞票上的「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加上红色油墨在正背面「军用手票」等字样,正面头像是相传活了近300岁的日本大臣「武内宿祢」;(2)印上古代官「和气清麻吕」像,红线划去「此券引换……」等字;(3)红线划去五圆日银券日本名称,用红色油墨印上「军用手票」等字,正面是「学问之神菅原道真」;(4)出新款军票与中国人民的仇日情绪和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有关,中国人不喜欢使用这红色油墨,称为「血淋淋滴血」军票,日军才使用怀柔政策,1939年印制有似中国吉祥物「龙」图案的军票,「军用手票」的红色大字也改为黑色小字;(5)不久后,日军规定军票为占领区唯一法币,又发行新的一批没有「军用手票」字样的军票,正面印上「大日本帝国政府」和有独立版别及号码。

1941年尾占领香港后,日军最初把未发行的100圆日银券加盖为军票,后来索性把印钞模交各战区自行印制。日军于1943年至投降前,在中环华人行地库印制了大量这些面额百圆军票,在平版涂上油墨粗制滥印,只有版别编号,正面是圣德太子,他的面相加上印刷颜色不均,看起来与阴司纸冥钱无异。

日本军票,日本欠中国人一笔永远都偿不清的血债。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