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 兔年说兔|摩登食经

先跟读者拜年,祝各位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今年是兔年,对广东人来说兔肉并不是一种寻常食材,加上流行文化普遍把兔子包装得可爱而聪明,年轻一辈甚少吃兔。

不论在欧洲、日本和中国,兔子都是上佳的美食。清代《食宪鸿秘》就有「兔生」一味:把兔肉去骨,切成小块,用淘米水浸泡捏洗净沥干,把大茴香、小茴香、胡椒、花椒、葱花、油、料酒和醋放在锅里烧开,再加入兔肉一并烹煮,煮熟后上碟。时至今天,兔肉在四川还是很流行,「麻辣兔头」是成都著名小吃,「爆炒兔丁」、「干锅兔肉」都是流行的食制。

兔子可分为野兔和饲养的家兔,野兔又可以分野兔类和穴兔类,野兔体形比穴兔大。在法国,野兔有「野味皇后」之称,三至八个月大的野兔最美味,一岁以后兔肉会变硬。

兔子养殖一直未有太流行,而兔肉亦没有普及。野兔最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被法国僧侣驯养,作为四旬节期间肉类的代替品。

历史上养殖兔子都是因为粮食短缺,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人们只有在物资贫乏时才会养兔子作为食物。兔子能够供肉,皮毛亦可用作保暖,可是却从未成为主流肉类。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兔子难以驯化,在大自然中,兔子是许多食肉动物的猎物,所以他们非常敏感且好动,很容易受惊,搞不好打一个雷就可以吓死农场内一半的兔子。

其次是兔子只吃草和谷物,不像猪和狗,能够吃人类剩下的食物。

最后就是兔子不易饲养,他们会逃跑,甚至会挖地洞,故此饲养兔子没有太大经济效益。

虽然兔子并不是理想的肉品来源,不过兔肉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胆固醇极少,肉质细嫩,有机会应当品尝一下。
刘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