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护航 - 肺癌筛查的迷思|为生命护航

所谓「上医治未病」,在达致这个境界的途中,医学界发展出早诊早治的概念,现时多种疾病已有筛查,让没有症状的患者接受检查,达致及早诊治。

不时有市民询问,肺癌作为本港头号癌症,是否适宜筛查?不妨由肺癌特点说起。肺癌早期甚少出现症状,即使有咳嗽、气喘等不适,患者亦未必为意与肺癌有关,以致本港五成患者确诊时已届第四期。惟数据显示,四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只有不足一成,远低于一期患者七至九成的存活率,可见透过筛查及早侦测肺癌有一定价值。

筛查肺癌通常使用低剂量电脑扫描(LDCT),它属于非入侵性检查,过程简单、安全,研究证实可减低肺癌高风险人士死亡率达两成。现时,多个国家建议高风险人士以LDCT筛查肺癌;需注意,不同指引的「高风险人士」定义有所差异,概括为五十岁以上烟民、吸烟二十至三十年,且每天至少吸一包烟。

至于非吸烟者是否需筛查,则有较多考虑,医生会根据个别风险,例如年纪、父母或兄弟姊妹的病史作出建议。

虽然LDCT辐射量低,长期重复使用也要考虑其相关风险,亦有机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即发现肺癌以外的异常,进而导致不必要的检查或焦虑。现时香港未有以LDCT作全民筛查的做法。有意接受LDCT的人士,建议先向医生查询,了解相关风险、如何解读结果和跟进方法等资讯,才决定是否展开筛查。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
黄敬恩
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预防及治疗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风险。如有疑问,请向主诊医护人员查询。
此栏目由英国阿斯利康药厂支持
如有任何关于阿斯利康产品的疑问,请向你的医生或药剂师查询。
为生命护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