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女皇的选择|桃花源

伊利沙伯二世女皇辞世,举世哀悼,英国举行战后七十多年来最盛大的国葬仪式,也令寰宇惊叹,白金汉宫、温莎城堡、桑德林宫各处皆一片花海,国民向她表达的爱戴,甚至是来自全世界民众的敬意,超乎想像,连刚即位的查理斯三世,在国葬期间庄重而哀伤的表现,民调的支持率急升至63%。

伊利沙伯女皇受到普世敬爱,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使身为女皇,也须自己努力。英国虽然有悠久的贵族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这个制度并不是没有遇过危机。

近代的严重危机,首先是维多利亚女皇因皇夫爱尔拔去世,近乎隐居;然后是爱德华八世因为爱上美国离婚妇辛普森夫人,而放弃皇位,都曾对国民信心造成打击;伊利沙伯二世面对的最大危机,当然是戴安娜皇妃之死。

戴安娜掀起巨大的明星效应,不但完全盖过查理斯,在某程度上甚至超过女皇本身,戴妃使皇室成员变成名人(celebrity),而婚变更进一步使皇室娱乐化。但女皇是古典的一代贵族,她的青年时代需要参军服役,正如她的女儿安妮公主,同样继承军事训练的传统,她们并不知道如何当明星。

戴妃之死,可说是对皇室一度的致命打击,不但查理斯形象败落,连英女皇本人,也因为恪守自制的风格,遭到舆论的攻击和民意的疏远,批评她离地甚至冷漠。时代变了,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要顺应民意潮流,她最后还是决定破格为戴妃下半旗,公开发表悼词。

女皇最大的转变是在○二年,胞妹玛嘉烈公主与母亲皇太后相继去世,她成为欧洲君主制最为资深的一人,有如一位大家长。这一年是她登基五十周年金禧,她开始坐火车巡访全国,踏足过去从未去过的地方,甚至是被遗忘的角落,此后二十年间,她接触各阶层各族裔的国民,甚至到访清真寺,还与娱乐传媒合作,包括一二年为伦敦奥运会拍摄占士邦宣传短片,以及今年为白金禧庆典,请柏灵顿小熊喝茶。

在她治下的最后二十年里,世界扁平化、全球化,英国变成一个移民大国,此一历史大势,女皇选择了接受而且顺从,但自身继续维持传统的荣誉和尊严,两者并不相悖,更因此赢尽全世界的敬爱与赞美,堪称无憾。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