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两种言论自由|桃花源

马斯克收购推特,作价四百四十亿美元,一半以他个人现金支付,是美国科技网络公司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如此天文数字,许多人问,值不值得?

新人新风,立竿见影,实施临时禁令,禁止平台任何功能的修改、更新,以防旗下员工因不满马斯克收购而故意搞破坏。

同时,又有员工立即开始粉碎文件、销毁电脑硬碟,气氛有如当年苏联红军攻入柏林,身在地堡的德国官员之紧急行动。

此外,一些保守派或支持特朗普的意见领袖帐号被锁且追随者人数大减,不但恢复,追随者人数也大幅回归,有人甚至找回一百万追随者。

马斯克收购推特,其本人一再表示,为的就是言论自由。而马斯克定义言论自由很简单——允许你不喜欢的人,表达你不喜欢的观点。

但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大唱反调,彭博专栏作家奥布莱恩警告,以马斯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如解除原本的内部审查制度,只会扩大「假消息的传播」,使推特沦为「假消息的污水池」。

《纽约时报》说得更为直白,明言马斯克不是为了言论自由,而是要自己控制一个传声筒,如果放开内容审查,推特的言论环境将比过去更有毒。

主流媒体的反应,是主动承认推特一直审查用户言论,但目的是为了「维护更健康」的言论环境,即所谓「为你好」,但这其中有一个逻辑问题很难自圆其说:为甚么推特有权决定甚么言论才算好?

譬如马斯克在二○二○年肺炎疫情刚爆发不久,宣称新冠肺炎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感冒,可以用「羟氯奎宁」治疗,马斯克是一个成年人,是全球首富,他有无权决定甚么观点最符合自己利益,为甚么一定需要推特审查员再配合政府专家来告诉他?

马斯克的言论自由,是假设社交媒体用户绝大多数是头脑正常的自由公民,他们应有权自己挑选,符合自己利益的观点,不需要另外有「高人」把关。但美国主流媒体却假设推特用户都是心智未成熟,易上当受骗的愚民,而推特的审查员有足够智慧,代全球上亿人做出决定。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