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不许戴口罩?|桃花源

美国佛州一位法官推翻联邦政府强制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口罩的行政命令。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之前,日本很多人都有戴口罩的习惯,据说为了防花粉症,但因为口罩的作用与效果,暗合日本御宅族的自闭文化潮流,成为年轻人选择躲避社交、隐藏身份的工具。日本人至今依然戴口罩,不是政府强逼,也不完全为避肺炎病毒,只是多重因素巧合之下的结果。

港人普遍戴口罩,主要出于政府命令,但也有民间主动配合的因素。尤其是疫情爆发前经过「禁蒙面法」一关,不能排除对市民心理上有逆反效果,不料禁令未来得及全面实施,肺炎病毒杀到,人人自危,造成「假戏真做」,局面一百八十度逆转,戴口罩由「违法」变成「新常态」。

疫情初期,香港大部份的洋人侨民滋悠淡定,见本地人在户外戴罩,即使暑热炎夏也不例外,一度大惑不解,不免荒诞可笑;香港本土居民视洋人不戴口罩,为自由散漫甚至自私自利,为之侧目;从此,戴不戴口罩,主动还是被迫,表面看是小节,其实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甚至是价值观的分野。

戴口罩是否能有效预防感染病毒,在英美西方国家,一开始就有辩论,大部份国家主张全民戴口罩,不是以为普通的外科口罩可以挡住肺炎病毒,而是防止市民触摸口鼻,减少接触传染的风险。真正有防护效果的口罩,有FFP三级之分,第一级针对工地的多尘环境,只有第三级的FFP3口罩才能有效阻挡气溶胶、病毒、细菌等,但是佩戴这类口罩,使人不舒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戴的都是普通口罩,且有反复使用习惯,很少有人时刻更换。

以美英为首的西方,有重视个人自由的深厚传统,即使疫情初期,有人不戴口罩,不会受干涉,因为不戴口罩,必然有其个人理由,或许是健康问题,譬如鼻敏感和哮喘,对于个人选择的包容度,远超香港,不会有人以「大局」为重,要求「小我」的牺牲。政府强制公民戴口罩,无论「出发点」有多好,已违背了自由的根本原则。

当然,即使在全面解封的英国,依然有很多人戴口罩,英国心理学家研究,这是因为戴口罩使人显得更有魅力,遮住了半边面,更加引人遐想。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