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味大过天——金黄丁面神奇成份

  开两个锅,注入相同水量,同一时间烧滚,同时放入面饼,不搅散,煮泡两分钟,同时用煲盖盖上后才熄火,焗一分钟,然后将面条放入已用滚水溶开味汤的碗内,再注入那小包麻油。根据经验,在煮泡过程中不搅散保持面饼织梭形态,似乎令面条不轻易被滚水蹂躏得太直接,其韧性可以较持久。
  两个面饼以相同方法、时间和火力处理,但煮起来在面色上有明显分别,一个面条偏灰白,一个明显呈现金黄,色相吸引得多。曾几何时,对那偏灰白的面条特别偏爱,早两年以同一实验对比欧洲版的面饼,这个灰白的更讨人欢心,不仅是因为它是香港版,而是面质的确胜一筹。再把这个港版出前一丁与日本原版比较,日本版又赢一个马鼻。当然,得承认个中有些少崇日的心理左右。
  不过,今次面前这两个出前一丁都是「香港制造」,分别是传统版本和「北海道小麦粉」版本。金黄面条正是标榜使用北海道小麦粉,好睇是否好食呢?煮泡手法完全一样,面条在口感和面味上便可分辨出差异。本来,将煮泡的最后一分钟改为熄火焖焗,能提升面条的烟韧度,直情用肉眼也能看得出面条的弹性。
  烟韧和弹性是面粉的筋性,以为如此炮制已将出前一丁面质的境界凸显无遗,讵料山外有山,呈金黄色的北海道小麦粉版本(图右),面质柔中带韧的口感抛离普通版本(图左)。北海道小麦粉果真有神效?于是上日清的网页查看,「面」的描述中,「北海道产小麦粉使用」版本多两种成份:小麦蛋白粉和色素。
  面为悦己者容,这点理解,而最大的功劳是「小麦蛋白粉」?姑无论如何,以后很难返转头了。
梁家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