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护航——治病从预防开始

  「预防胜于治疗」似是老生常谈,却是恒久不变的道理。预防分初级、二级、三级:初级预防目的为防止疾病发生,例子包括注射疫苗、公众教育、戒烟、戒酒等等;二级预防希望在疾病初期作出诊断和治疗,如较为港人熟悉的大肠镜和柏氏抹片,前者可找出和割除大肠瘜肉,后者可检验子宫颈细胞病变,阻止病变演变成癌症;三级预防则是控制已知疾病,防止引起并发症,例如心肌梗塞可透过「通波仔」打通受阻塞的血管,以免心脏肌肉进一步受损,导致心脏衰竭和心律不整等严重后果。
  以糖尿病为例,说明不同的预防级别的用处。初级预防,健康人士透过饮食和运动,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血糖,减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二级预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士定期检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素,及早诊断糖尿病;三级预防,糖尿病患者透过改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管理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破坏心脏、肾脏等主要器官。
  要预防疾病,医护人员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市民的主动性更为关键。若市民没有寻求帮助,医护人员也就无从介入。那么,市民可如何「主动出击」?其中一个方法,是与家庭医生建立恒久互信的关系,让家庭医生持续监察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当出现问题时,也能适时得到建议和治疗。
  此栏目由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赞助
潘舜邦医生 家庭医学专科医生
为生命护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