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护航——「通波仔」一定要用支架吗?

  不少人对「通波仔」都存有误解,以为整个手术就是以「波仔」撑开血管。事实上,以球囊打通血管只是手术的一部份,其后还有置入支架的步骤。
  支架的作用,在于修补、支撑和巩固血管,从而防止血管撕裂或再度狭窄。除却血管内径过小、分支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其余患者都建议置入支架。
  随著医学发展,现时已有多种支架面世,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裸金属支架,历史最为悠久,成本相对廉宜,然而术后瘉合不太理想,年复发率为百分之十至三十;第二类是药性支架,即在金属支架外添加药物涂层,药物随著时日慢慢释放,抑制血管内皮增生,预防支架内出现急性栓塞,年复发率约百分之二至三;第三类为可溶解支架,同样会逐渐渗出药物,此类支架溶解后,血管可恢复弹性,能够如以往般保持弯曲。
  无论患者采用哪种支架,通波仔后都须服用双抗血小板药,即阿士匹灵加上另一种抗血小板药,预防支架内出现阻塞。用药时间因着病情有所差异,例如稳定性冠心病、出血风险高等患者用药时间较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则应至少用药十二个月,更有研究显示,部份高风险患者,包括心肌梗塞复发、弥漫性血管病变等患者,平衡出血风险后,或须延长用药至最多三十六个月,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此栏目由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赞助
为生命护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