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人生——树木再生

  踏入十一月份,大平洋仍刮起台风,上月香港挂起八号风球。每逢打风落雨,除了担心生命伤亡,也忧心树木安全。前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约六万棵树被吹倒,大家不只心痛树木倒下,也发现香港园林废物没有甚么出路,不少看起来颇佳质素的木材最终送往堆填区。
  立法会复会后,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建议有望再审议,以加快鼓励源头减废。香港每日产生约一百六十至一百八十公吨园林废物,占堆填区处理都巿固体废物总量约百分之一点五。由各部门产生及收集的约为一百公吨,主要来自政府工务工程和平日植物保养等的清理。过时过节的圣诞花、年花等为我们带来欢乐气氛,过后则变成园林废物,但在加以适当处理后,它们可以变为有用物料。
  政府决定投放三千万元在屯门T‧PARK([源•区])设立园林废物处理中心,初期主要收集政府部门和工务工程所产生的园林废物,稍后将推扩至本地其他园林废物。中心会为它们作筛选、分类和处理,有些甚至当作原木材透过翻新或用作装饰设施,变成物品,亦可转化为不同物料作堆肥、养殖菇菌、种植用的覆盖物等。中心预计明年初运作,首年处理量平均每日三十公吨,随后逐步增加至平均每日六十公吨,即每年约二万二千公吨。而当局亦研究把园林废物转化成生物炭,若可行的话将来不但可用这些生物炭作种植,也可用作烧烤炭。
  坊间有些机构推广木材再造,有些会举办工作坊教导市民把废弃的木材再注入生命,有些转化为家具、木架、小摆设甚至木餐具,为的是把环保教育推广开去,让木材和园林废物有更多出路,让树木再生。
陈智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