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护航——击破心血管病常见谬误(上)

  不少人以为,冠心病患者在「通波仔」后一劳永逸。看以下个案,大家或另体会。五十多岁何先生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多年,且烟不离手。去年他突然心肌梗塞,紧急入院通波仔,才知道自己心血管严重阻塞。惟他并未吸取教训,术后继续食烟,三高超标,没听从医生指示服药。最近他因心血管闭塞,再次入院通波仔。
  谬误一:没有症状等于没有心脏病?
  正如何先生的个案,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未必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研究显示多达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糖尿病患者或患隐性冠心病,他们应每年接受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一旦发现身体多重系统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外周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或中风等,或心绞痛,或需进一步接受心脏检查。预防胜于治疗,「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千万不要像何先生那样,到了心肌梗塞时,为时已晚。
  谬误二:通波仔开通心脏血管就可以医好冠心病?
  理论上,通波仔可打通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恢复血流,让心肌得到充足血液和养分。然而,如何先生般的高危患者,冠脉血管脂肪斑块负荷较重,上流血管开通后,斑块或冲积到下游微丝血管中,堵塞血管出口,引致血流缓慢,这种现象称为「慢血流」。由于心脏的微丝血管幼如发丝,不能以物理方法开通,只能在冠脉血管内注射药物去改善血流。虽然慢血流可解决,但会降低通波仔成效,增加急性心肌损伤,复发心肌梗塞和死亡的风险。
此栏目由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赞助
为生命护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