镛融芯语——杯水车薪

   新冠肺炎与全球纠缠快一年,各行各业一开始都不知所措,寄望政府救市。至今政府已批出一连串抗疫纾困措施,第二期「保就业计划」亦已完成申请,政府继续推出第三轮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影响行业。
  但纾困措施效果如何?香港这半年来因为一波波的疫情,很多公司未见有起色。面对各样成本开支,就算有政府资助亦难以长期维持下去,有些公司或企业索性不申请「保就业计划」计划裁员。
  除了香港外,全球各国政府都为国民提供大量纾解措施,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却是加拿大。在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时,竟因政府措施令有工无人返,实在匪夷所思。加拿大推出的纾困救助金计划,持续半年以上向八百五十多万人提供每月二千加元的紧急薪酬补助。
  这种大刀阔斧的措施,打工一族当然大声赞好,但有些人却抱着政府有钱救济的心态,萌生不急于工作的念头。这对就业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尤以服务行业如按摩、清洁、餐厅侍应的劳工供应短缺,令经济发展无法推进。
  加拿大年中公布的财政已出现危机,赤字预计将达到三千四百亿加元(约二万亿港元),为二战以来最大赤字规模。救市令劳动市场扭曲的情况,值得财赤连连的政府深思。
  其他国家的救市措施大部份都资助企业,例如英国政府年初实施史无前例的财政救助计划,为因病毒疫情无法工作的雇员支付八成工资,阻止雇主因为疫情裁减员工,保住各类职位。荷兰亦承诺为符合资格的企业补贴九成薪资;法国则是百分之八十四,甚至可高达百分之一百。美国则投入六千五百亿美元,为企业提供免偿还贷款,用以支付薪金,鼓励公司继续雇用员工。日本政府亦出手救中小企,并推出「雇用调整补助金」,期望纾缓疫情对餐饮业影响。
  简而言之,各国以不同策略补贴救经济,有些将钱洒向企业,以保劳工就业;有些则以失业援助形式直接向劳工派钱。各种成效还需要时间验证,不过逐渐浮现的现象,值得政府关注。
  环观各国措施,相信都没有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毕竟单靠政府各类派钱和补贴计划,都只是杯水车薪,与其盼望政府救助,倒不如靠自己自强。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