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经——仿肉会取代 肉类吗?

  最近某连锁快餐店引入以植物制成的午餐肉,吃过后发现这款「新餐肉」比较咸,查看其营养成份,跟猪肉制成的午餐肉比较,发现「新餐肉」的脂肪含量竟然比真正的午餐肉还高,而且钠含量也不低。
  自古以来无数厨师一直想以蔬菜食材模仿肉类,最常见就是素鸡和素鹅一类以大豆为原料的菜式。
  近年西方流行素食,有人是因为环保,亦有人是因为不想杀生。市面上出现很多肉制品及乳制品的代替品。「新猪肉」Omnipork和「未来汉堡」Beyond burger都是用了新科技制成的素肉,采用豆类、冬菇、米等植物材料制成,不但质感近似肉类,连肉类的血水和腥膻味也模仿过来。除了植物肉,更有科技公司利用干细胞培植肉类,希望解决传统肉类带来的杀生和天然资源消耗等问题。
  尽管有人认为这风气会是饮食界未来的大方向,我还是觉得这类「仿肉」制品怪怪的。自疫情开始后很多原本属于酒店的冻肉都流入市场,牛扒价格便宜,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吃牛扒,吃了几个星期,试过澳洲和牛、西班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的T骨扒,牛扒因为产地、饲养方式、饲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味,这是仿肉无法模拟的,因为仿肉令饮食跟土地脱离关系,虽然这些产品强调环保,却绝不天然,说到底也是工厂制造的食物。
  没有一种饮食方式能够完全平衡环保、健康、道德和人类对味道的追求,我还是比较认同美国厨师Dan Barber的看法,他认为理想的饮食文化是人们对环境、土地共生有更深关注,重新思索菜式配搭,把好的农法结合好的烹饪,这样才是最佳的饮食模式。
刘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