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护航——不容忽视的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惟大众对它的认知却相当有限。根据统计数字,本港七十岁以上的长者中,约五分一人是患者,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可惜于临床上,不少患者都未能察觉自己的心脏功能正在衰退,要直到相关征状出现才发现已经患病。
  心脏衰竭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患者的心脏结构正常,但有心脏衰竭的风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等;
  第二阶段,患者的心脏结构已出现改变;
  第三阶段,患者出现气喘、疲倦、水肿等征状;
  第四阶段,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征状没有改善。
  患者一旦出现心脏衰竭的征状时,病情多属较后期,而心脏结构已受损,无法逆转。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尤其重要。
  要达致「早诊早治」,市民应留意自身有否高危因素,并定期检查身体。若家族有心脏衰竭病患,更应早考虑接受全面心脏检查。他们可以透过验血,检查血液中与心脏衰竭相关生物指标的水平,判断患此症的风险,再决定是否需要心脏超声波、电脑扫描等进一步检查。
  确诊的心脏衰竭患者,一般会透过药物作治疗。心脏衰竭的药物大致分为两类,抑制贺尔蒙系统或抑制神经传导系统,两者均可改善心脏功能和征状。近年则有研究显示,确诊心脏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在心脏衰竭药物以外加入排糖药,有助降低患者的入院次数和死亡风险。
   此栏目由英国阿斯利康药厂赞助
心脏科专科医生
郭俊杰医生
为生命护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