镛融芯语——几可乱真

「甘露」终于出现了!政府陆续放宽多项防疫措施,街上人流明显增加,更出现「报复式」消费,令食肆生意回复不少。虽然四周仍充斥各式各样、非常吸引的优惠,但要尝到真正性价比高的食物,那就考验大家的舌尖了。
  笔者在限聚令放宽后,一行四人去了一间口碑不错的中式点心餐厅叹茶;入座后发现堂食享七五折,难怪全店满座,生意不错。整体点心水准平均,我看棉花鸡内里的鱼肚又厚又大,卖相及味道均不错,还傻乎乎推介此点心值得一试。但专责采购食材的父亲看了看,眉头一皱,笑说:「这是合成鱼肚呢!」他还分享曾经在另一食肆想点类似点心,但相熟店员却尴尬告之以合成鱼肚入馔,不建议落单。
  饮食界在疫情打击下大伤元气,只好靠大割价保住生意,实行「卖大包」。同时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悭得就悭,食材便是其中需要妥协的一项。其实鱼肚就是鱼的鳔,与花胶出处一样。不同之处是鱼鳔经过生晒、脱水过程,当中蕴含大量胶质的称为花胶,相对没有太多胶质的则俗称鱼肚。花胶形状及品质各异,价格也由几百元至几万元一斤不等。中式点心中的棉花鸡,一般就用上较廉价鱼肚,以砂爆方式,让鱼肚在热砂中炒至爆裂和膨胀,呈偏金黄颜色。
  那合成鱼肚又是甚么?从行内人口中得知,有人以豆类加入其他材料及调味料,来制作合成鱼肚,味道完全没有鱼的鲜味或腥味,亦没有烟韧口感。合成鱼肚价钱只有真鱼肚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相信是在经济不景下,食材方面亦要「缩皮」减成本,连鱼肚都用上较平的合成品,以达到「大件夹抵食」之效果。
  但也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这段期间的确有可能尝到一些较失色食材。因疫情关系令采购量大跌,更造成食物供应链失衡。以鸡鸭鹅为例,这些成熟待宰的家禽因饲养时间过久,有机会导致肉质老身、变得嚡口,此情况岂能只怪责餐厅或供应商呢!所以作为一位成熟消费者,并非只盲目追求折扣优惠,更要多作了解食材背后故事。何谓识食?懂得食?那就要花一点工夫兼体谅一下现况。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