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洞悉——虚拟银行知名度大增

  香港的虚拟银行从酝酿到正式成立,足足经历二十年的光景。自金管局二○○○年首次发布《银行业条例》内的《虚拟银行认可指引》后,终于今年三月,有第一间虚拟银行成立。有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虚拟银行服务的兴趣随即增加。
  调查名为「香港个人银行服务综合市场研究 二○二○」,由尼尔森于六月以网上问卷形式进行,共访问一千名年龄介乎十八至六十四岁的港人。
  结果显示,虚拟银行的知名度今年大增。愈来愈多银行消费者曾听「虚拟银行」,其认知度从去年的不足七成(67%)急升至今年的逾九成(93%);且有意使用虚拟银行服务的受访者亦由去年的两成(20%)激增至今年的近四成(37%)。然而,仍有逾四成受访者(42%)表示对虚拟银行的了解不足。
  另外,分析发现,电子钱包用户对虚拟银行的接受程度较高。数据显示,逾半数(51%)电子钱包活跃用户(即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电子钱包)打算使用虚拟银行服务。相比之下,不活跃电子钱包用户中,仅约四分一(27%)打算使用,及非电子钱包用户中,仅约一成半(16%)表示有意将来使用。
  调查亦指出,发行信用卡可有助吸引潜在虚拟银行客户。结果显示,有四分三(75%)潜在虚拟银行客户倾向开设存款帐户作为使用虚拟银行的第一步。另外,过半数(54%)潜在客户对虚拟银行信用卡应用程式甚感兴趣。然而,其中一个被视为用以流入市场的虚拟个人贷款服务,仅不足两成(18%)潜在客户表示会考虑申请。
  总括而言,宣传、信用卡应用程式或成为虚拟银行的下一步工作。
星岛新闻集团市场调研总监
李立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