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人民币双向风险 | 汇市焦点

年初至今,人民币从低位反弹,伴随着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100日均线的7.2531,并触及三个月低点7.2259。 

  外部因素方面,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于美国例外论的消退和特朗普交易的平仓。具体而言,美国最新的零售销售、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CB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表现疲软,以及英国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最近数据表现超乎预期,促使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例外论。这加上中美关税战比预期温和得多,驱使投资者逐步获利过去几个月以来建立的美元资产头寸(例如美国科技股长仓、美元长仓,以及美国国债的短仓)。

人币次季有机会转向下行

  中国的乐观情绪是推动人民币进一步上涨的内部因素。从DeepSeek、习近平主席出席私部门研讨会,到强于预期的中国1月信贷增长数据,市场近期对中国私企尤其是科技企业驱动经济复苏的期望升温。这可以从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的强劲表现看出。具体而言,除了南下资金透过深沪港通显著流入香港股市之外,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也在2月24日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近期,美元兑人民币主要在7.22至7.30的区间内波动。

  展望未来一个月,笔者认为需警惕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因为如果美元指数显著受压(例如跌穿106.00至106.50这个支持范围,并下试105.00),从而驱使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跌破关键支撑区域7.20至7.22,这可能引发中国出口商出售其持有的外币(结汇),从而加速人民币的上涨。惟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即使短暂下跌,失守7.1700和7.1250支持位的机会料不大。

  至于踏入第二季度,笔者认为,人民币面临的风险可能转向下行,甚至兑美元重试弱于7.30的水平,毕竟去年7月至9月人民币出现过类似的上涨趋势,最终还是出现了逆转。首先,在特朗普的计划当中,还有多项关税计划正在酝酿中(3月4日,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关税;3月12日,对所有铝和钢铁进口征收25%的关税;4月2日或之后,征收对等关税,以及对美国汽车、药品和晶片进口征收25%或更高的关税)。

  其次,中美紧张局势挥之不去。特朗普最新的行政命令限制中国在美国一些战略性产业的支出。换言之,特朗普交易可能随时回归。

  再者,市场对中国的乐观情绪是否能够延续,亦属未知之数。例如,3月两会若未能带来令人鼓舞的财政刺激政策,同时中国经济数据保持疲弱表现,或令这种乐观情绪暂告一段落,并可能重新推升中国央行减息的预期,压低中国国债收益率。在此情况下,中美息差料难进一步收窄,从而导致人民币难免反复受压。

星展香港环球市场策略师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