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估价暗涌 | 二叔公启事录
楼市「撤辣」后,发展商求量不求价,甚至以「越卖越平」的策略推新盘。开价有竞争力当然能够刺激一手楼交投转旺,撤辣后不足3个月,一手成交已超过7000伙,但另一边厢,早两年选择建筑期付款计划的买家,现在却因楼价急挫面临物业估价不足的「噩梦」,如果财力不足随时要挞订,更可能被「追差价」。
网上盛传将军澳有年前购买楼花的小业主向发展商发出「联署声明」,表示未收楼就变负资产,更担心楼花项目落成后无法借足按揭贷款,向发展商提出帮手上会及提供置业回赠等诉求。姑且不论小业主的要求是否合理,本港住宅楼价自2021年高位至今,已下滑逾两成半,而在这3年间售出的一手楼花单位当中,买家选择建筑期付款的比率高达七成,面对新盘争相「劈价」,银行对按揭转趋审慎,面临估价不足风险,置业美梦变噩梦的绝非个别例子。
最近两年楼市急挫,令很多买了楼花的人士大失预算,面对买家的压力,有发展商考虑提供过渡性贷款或置业利息补贴现金回赠等措施,但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高位入市的买家来说,储备充足的首期资金以及应对楼价下行风险的能力,成为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完成交易的关键。
各种付款方式皆有利弊,建议准业主无论选用哪种付款方式,最好预留最少30%楼价的资金,以应付潜在的估价差距及楼价波动风险。申请按揭时亦应主动向不同银行查询,取得最佳估价及贷款安排,倘若拿到的按揭金额与合约价差距过大,建议主动向发展商反映情况,寻求协助,或及早作出撤订决定,免生后患。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