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走塑不走数 | 二叔公启事录
「走塑令」正式实施一星期,坊问批评及揶揄的声浪不断,有供应商在示范用竹刀叉切牛扒时,竹叉1分钟内断2次,有快餐集团抱怨成本暴涨50%,也有餐饮企业直接宣布「停做外卖生意」。诚然,政策推行初期的阻力和质疑难免,但笔者相信「走塑」大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政府能够因时制宜作出调整,市民和商家都能适应新常态,这将是香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根据环保署的相关报告,香港每日有2369公吨废塑胶须送往堆填区,重量相当于160架双层巴士,塑胶废物除了对堆填区造成沉重负担外,对生态更是遗祸无穷。
塑胶制品难以分解,可在自然环境中残留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破碎后成为微塑胶,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海洋生物,亦会进入人类食物链造成更深远的影响。内地、澳门等邻近地区早已实施禁塑政策,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环保意识实应落后于人。
当然环保有代价,于走塑令下,餐饮业的营运开支难免会有所上升,当中有部分可能会转嫁消费者身上;市民改变习惯也难以一蹴而就,在使用新型餐具时需要一个适应期;供应商可能也需要更多时间生产出材质更坚硬、可用性更高的替代餐具,但相较于走塑可对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笔者相信这些都只是「短痛」。
不过,政府推动环保政策的挑战只是刚刚开始,将于8月实施的「垃圾征费」,才是近年最重大、最复杂的民生政策。
与「走塑」相比,「垃圾征费」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势必引发更大的争议和不满,如何在具体执行上释除公众疑虑,相信会是管治团队的一大考验。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