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为何要「善待」骗子? | 神耆商机

  在近期的饭局上,有钱长者不约而同讨论起「王子事件」。这宗新闻峰回路转,有消息揭露他其实只是「打工仔」,而背景成疑后,政界和学界人士纷纷消失和割席。老板们觉得马上变脸虽则无可厚非,但手段需更圆滑和聪明。

  老前辈说,骗子何其多,今日有自称「王子」、明天有「拿督」,毋须大惊小怪。成功的骗子,一定有他过人之处,若贸然揭穿其真面目断人米路,骗子会恼羞成怒,逼虎跳墙或会引起更大麻烦。小人特别记仇,不能得罪,只能敬而远之;即使看穿也不说穿,不和他做生意,也要畀足面子,并且仍要争住埋单。

  有钱长者引述潮语:「提子提子,提防王(骗)子」,但其实谁是「骗子」很难界定。在商业社会中,揾着数、占便宜、美化自己背景,甚或以最少的付出,争取最大利益的人比比皆是。真真假假猜不透,难道非白即黑?且山水有相逢,话到口中留半句,大家和气生财算了。

  另一老板分享,其实通过骗子认识了很多有价值的人,比去早餐会更好。全因骗子最喜欢用人脉做人情,介绍朋友给你认识,既不用花钱,也可以炫耀自己的人脉。正如丑女的朋友通常都是美女,骗子身边也会有不少叻人、好人。在骗(子的饭)局中,反而能交到真正有实力、不拘小节的殷实企业家朋友。

  任何合作,最怕是遇上精明又计较的「醒目仔」。别人见你对这种小人也言笑晏晏、态度和蔼、面露宽容,自然会觉得你属「抵得谂」、无机心的好人。因为你看来很「纯」(普通话与「蠢」同音),日后有甚么计划也会考虑先找你合作。总之,遇上「扮老虎食猪」的骗子,应该以「扮猪食老虎」为对策。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