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3方向促港电商发展|恒声集

在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的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可以见到政府对数码化转型升级的积极态度,除了提到要加快数码政府建设之外,亦对创新科技十分重视。落实到中小企业的支援方面,报告强调会协助中小企业「拓展电子商贸(电商)业务」。经过3年疫情,本港日常生活的数码化转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据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22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占零售业总销售额的9.9%,按年增21%。进入2023年之后,随著疫后实体消费的复苏,零售业网上销售的占比又逐步回落。另一边厢,根据商务部的资料,2022年内地作为此前连续9年的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仍然保持4%的网上零售额年增长,再创新高。

由此可见,无论是培养本地消费者的电商平台购物习惯,或是拓展内销市场,对本港中小企是极大商机。尤其内地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对商家而言更易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甚至进一步惠及本地消费者。而本次《施政报告》中所提议成立的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牵头的「电子商贸发展专责小组」、「电商易」以及可提升清关和电商发货效率的「跨境一锁计划」和「贸易单一窗口」等,都能有效协助香港中小企拓展电商业务。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有三个方向可以促进电商发展。

首先,是考虑在电子商贸平台中引入政府认可的品质检验机制。以香港优质标志局推出的「Q唛」为例,多年来已成深入民心的品质保证标志。针对网上的服务、电商平台等,政府都可推出相应的品质认证标记,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提升消费者信心、增加平台可信度,并促进市场在公平竞争中良性发展。

其次,香港电子支系统应该尽快争取与内地支付平台全面连通。比起几年前港人手持现金回内地「消费无门」的窘况,目前两地兼容的支付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然而,偶尔仍会受到商户、地域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让人无「后顾之忧」地进行跨境消费,香港如何与内地加强金融合作,建立跨境通道、推广统一标准、简化交易过程,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最后,政府提供的公共网络服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网络的稳定性等多方面,政府的公共网络服务建设都对电子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起著关键的作用,可以提升消费者和企业对于电子商贸的信心和参与意愿。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