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盛事效应不容忽视|恒声集
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适逢中秋及十一长假,根据内地网上旅游平台所披露的数据显示,邻近亚运开幕前的一星期,杭州搜寻量迅速增长至前十,亚运期间相关机票预订亦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20%、酒店预订量增加4.4倍、景区门票销量增20%。更甚者,浙江省其他周边地区,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更是增长5倍以上,显示了民众对体育赛事关注的提升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带动。
香港若想重振旅游业、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亦不可忽视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及赛事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最主要体现自然在经济方面——文体盛事通常会引起大量人流、物流和讯息流的聚集,带来的游客消费和旅游支出,涉及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多个领域,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在社会方面,盛大活动的举办通常涉及社区参与和文化交流,这不仅丰富当地居民生活和文化体验,也增加城市魅力和活力。参与盛事的游客可通过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体验本地文化和传统,促进当地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文化方面,举办盛事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并在媒体关注下进一步提升城市曝光度,这有助于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不少人对盛事的定义尚未「更新」,认为只有奥运、亚运级别的大型活动才算得上是盛事。但事实上,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盛事在规模上,不一定需要媲美上述两者,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在积极举办国际盛事的同时,一些有本地特色或机会难得的文体活动,亦能为香港招揽到不少游客。
疫情复常后,M+博物馆的草间弥生展览、在会展举办的Art Basel,以及知名歌星在港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港参与。本地特色活动方面,如今年较早笔者参与拍摄的「长洲太平清醮」及「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不难发现港式文化对来自内地及海外的诸多游客有极大吸引力;又例如今年国庆复办的烟花汇演,在正式公布后不少酒店都收到相关查询,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这些活动虽然未达到「举国同庆」的程度,但其独特性却实在地对目标受众有旅游、消费的刺激作用,值得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支持及宣传推广。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