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经济研究处 - 人民币波幅料扩大|南商人民币分析

上周美国经济数据稳健,但联储局6月议息会议纪录强化市场加息预期。内地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加强,创近4个月以来最高单周升幅。6月30日至7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按周升0.39%,至7.2254;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按周升0.49%,至7.2324;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按周升0.28%,至7.2054。
储局加息预期升温

美国6月PMI走势不一但整体稳健,联储局议息纪录揭示7月加息预期升温。第一,美国制造业PMI收缩,但非制造业快速扩张。6月制造业PMI指数降0.9个百分点至46%,低于市场预期的47.1%,连续8个月陷入萎缩区间,并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高息环境下借贷成本提高,近期联储局态度鹰派,信贷或会继续收紧,叠加制造业终端市场需求疲软,预期短期制造业活动仍将低迷。与制造业连续萎缩不同,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指数由5月的50.3%升至53.9%,超出市场预期的51.3%。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环境稳定,但对通胀和未来经济前景看法谨慎。6月服务业活动旺盛,部份抵销制造业收缩影响,整体经济活动较稳健。

第二,联储局6月会议纪录偏鹰,市场7月加息预期升温。上周公布的6月联储局议息会议纪录显示,储局内部对6月是否暂停加息曾有分歧,6月暂停加息主因可以有更多时间评估经济,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年内加息合适。FedWatch资料显示联储局7月加息0.25厘概率已提升至近90%。美汇指数按周下跌0.62%,至102.272。

内地方面,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结汇意愿逐渐上升撑汇率。首5个月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累计顺差709亿美元,按年增长5.2%,反映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另外,官媒《金融时报》上周透露「6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均明显高于5月」,结汇需求上升撑汇率。
内地官媒发声稳汇

另外,官媒发声稳汇率,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稳定,人民币资产仍具吸引力。央行资料显示截至5月底,海外机构持有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9万亿元人民币,较4月底增加200亿元。上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文表示,汇率波动下跨境资金流动依然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在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走势背景下,人民币债券长期投资价值凸显。5月15日开通的中港北向互换通,可有效满足海外资本透过衍生品管理人民币利率波动风险的需求,缓解中美息差倒挂幅度扩大被迫减持人民币债券压力,若离岸人民币债券流动性在政策支持下得到提升,将有望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中国债市。

除此之外,官方人民币中间价持续强于市场价而且价差扩大,释放央行稳汇信号。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高于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而且上周价差扩大,反映央行对人民币纠偏预期管理加强,6月底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例会提出要求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

上周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存韧性,而6月会议纪录偏鹰,亦令7月加息预期升温。尽管外部压力加大叠加内部近期经济基本面修复仍未企稳,但政策预期逐步升温,央行稳定外汇市场工具较多,外汇市场在短期风险情绪释放后,有望逐步回归平稳。笔者预期第3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围绕7算双向波动,波幅扩大。
南商经济研究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