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美复沟通 竞争未降温|恒声集
近日,外交部前副部长谢锋赴美履新,使空悬5个多月的中国驻美大使人选终于底定;另一边厢,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在上周向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到任国书。25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华府会见。此外,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为8693亿美元,按月增加205亿,是去年7月以来首度回升。
种种迹象似乎印证了中美自2月气球事件冰封后,逐渐增加互动,有乐观者甚至认为,中美关系有回暖的苗头。但笔者认为,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考虑到中美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冲突,在中国经济体量超过甚至数倍于美国之前,双方之间的关系都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气。
对于中国来讲,时和势都是站在己方的,况且对于一个两年前才正式脱贫的人口大国,中国向来坚持「不争霸不称霸」,希望维持和平、共融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中美贸易战以来,中方对应美方所使用的「制裁」手段,总体而言,反制措施是比较克制且游刃有余。
美从科技著手打压
即使中国最近宣布禁止从美国公司美光进口某些电子晶片,但这也仅仅是破天荒的首次,且正如美联社记者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提问:「你们有没有禁止或试图禁止一间中国公司在这里或海外开展业务?为甚么不允许他们做同样事情? 」
作为「守方」的美国,想要维持的是全球霸主地位,就需要兼顾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影响力,同时处理国内日益严重的民生问题,包括通胀问题、枪枝暴力、堕胎权问题等,这对于一个经济实力不复巅峰时期的美国来说,多少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如此情况下,将维持霸权的压力以及国内矛盾转移至与中国的竞争,似乎无可厚非。而为了能够更精准地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只能在从双方差距最大的科技著手,联合欧洲、日本、韩国等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以求拖慢中国赶超美国的步伐。
然而,美方要留意的是,这种限制会否反而推进中国科技的发展?近日,德国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发布了「自然指数」称,中国2022年在高品质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国在2022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已比十年前大涨2倍,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合作与竞争哪个才能带来更长远好处,需要美方自己去思考。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种种迹象似乎印证了中美自2月气球事件冰封后,逐渐增加互动,有乐观者甚至认为,中美关系有回暖的苗头。但笔者认为,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考虑到中美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冲突,在中国经济体量超过甚至数倍于美国之前,双方之间的关系都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气。
对于中国来讲,时和势都是站在己方的,况且对于一个两年前才正式脱贫的人口大国,中国向来坚持「不争霸不称霸」,希望维持和平、共融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中美贸易战以来,中方对应美方所使用的「制裁」手段,总体而言,反制措施是比较克制且游刃有余。
美从科技著手打压
即使中国最近宣布禁止从美国公司美光进口某些电子晶片,但这也仅仅是破天荒的首次,且正如美联社记者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提问:「你们有没有禁止或试图禁止一间中国公司在这里或海外开展业务?为甚么不允许他们做同样事情? 」
作为「守方」的美国,想要维持的是全球霸主地位,就需要兼顾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影响力,同时处理国内日益严重的民生问题,包括通胀问题、枪枝暴力、堕胎权问题等,这对于一个经济实力不复巅峰时期的美国来说,多少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如此情况下,将维持霸权的压力以及国内矛盾转移至与中国的竞争,似乎无可厚非。而为了能够更精准地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只能在从双方差距最大的科技著手,联合欧洲、日本、韩国等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以求拖慢中国赶超美国的步伐。
然而,美方要留意的是,这种限制会否反而推进中国科技的发展?近日,德国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发布了「自然指数」称,中国2022年在高品质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国在2022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已比十年前大涨2倍,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合作与竞争哪个才能带来更长远好处,需要美方自己去思考。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