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公屋能解决㓥房问题吗

近期启德发展区拟兴建万伙「简约公屋」,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坊间有声音质疑该区原本规划为第二商业中心区「CBD2」,但近年的发展有资源错配情况出现。启德业主忧虑物业价格下跌,因此举行集会,要求政府撤回计划,有小业主于社交媒体发文哀求政府:「不要让㓥房看到未来,却让中产看见地狱。」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明不会撤回相关决定,因为很难得在启德市区寻到土地兴建简约公屋。笔者相信在现今政府强势执政下,近日的立法会会议也会大比数通过。香港是多元社会,贫富悬殊差距很大,照顾基层民众的居住需求无可厚非,况且何局长表明在2年建筑期加上5年使用期完成后,必将土地交回发展局拆卸重建,长远不会影响该区的CBD2规划发展,连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近日也亲口证实。

资源难以公平分配

港府官员不断强调要彻底解决㓥房问题,长远目标更要消灭㓥房。那么如何消灭呢?香港大约有10万个㓥房,住有约21万名民众,港府打算于5年内兴建3万伙简约公屋,主要目的是让㓥房户改善居住环境。不过,在香港的公屋轮候册上,仍然有23.5万个申请登记,而这些申请者多数是本地人,跟家人居住在公屋。而㓥房居住的大多数是新移民,由于他们出身基层,来港不到7年,没有资格申请公屋,惟有蜗居㓥房。

问题来了,如果把这3万个简约公屋提供给㓥房人士,资格应该如何筛选?假如分配给在港不够7年的新移民㓥房家庭,轮候公屋多年的本地人会觉得不公平,资源要公平分配并不容易。港府一向强调优先照顾本地人,就像买楼一样也是本地首置客优先。但是假如真心要解决新移民的㓥房问题,那就要改变公屋政策,容许新移民到港马上可以申请公屋,否则㓥房问题永远没完没了。

香港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很多50、60、70年代出生的港人都曾经住过㓥房,他们凭著双手努力奋斗,创造出不少狮子山下成功的故事。今天在启徳商业区兴建简约公屋,究竟资源是公平分配还是错误分配,属于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简约公屋是对弱势社群的支援,可使整个社会更加融合,也可提升港府的管治形象。至于业主们,其实不用太担心,香港人容易适应环境,启德区毕竟是新发展区,社区规划将慢慢完善,楼价依然被看高一线。

2023年2月9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