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复苏之路
疫情受控加上内地全面通关,香港开始走向复苏之路。港府施政向来稳健保守,虽然步伐比较缓慢,政策按部就班进行,但也看到金融、楼市开始兴旺,旅游、零售逐渐𨍭好,整个销费市场正在慢慢复常,毫无疑问,今年香港经济开局良好。
朋友年初去了一趟澳门,回来大赞澳门经济复苏特快,旅游景点人山人海,赌场丁财两旺,酒店房价更炒至3000多4000元一晚,相比之下,他认为香港相对落后。一向以来,澳门都是在学香港,政策方向更是跟著香港脚步走,大家都属于外向型经济体,如今人家已经回到疫情前的八九成,而我们的一些政策还在犹豫不决,似乎应该更为开放和进取一些。
股市从去年第四季开始展开升浪,短短3至4个月累积升了约7000点,升幅逾40%,相当惊人,过了农历年仍然意犹未尽,今年也开了红盘,兔年的确是好年。看看楼市,去年楼价跌了15.5%,是自1998年以来年度最大的跌幅,都说楼股是「孖公仔」,今天为何会这样呢?主要是源于资金的走向,香港的金融股市是一个既敏感又自由的市场,聪明的投行「揸Fit人」、基金经理早就「春江水暖」了。
回看楼市,这年头当然也跟随资金的脚步走,近期楼宇交投频密,低价盘源迅速被市场承接,这也是资金开始忍耐不住的原因。去年每个月平均成交宗数只有3千多宗,是一个十分不正常的市场,如此低迷的交投量反过来拖累香港经济,影响各行各业以及就业市场,去年香港出现经济负增长,或多或少是由于楼市交投萎缩所造成。
港府一向努力改善基层民众的居住环境,但楼价昂贵是繁华都市的通病,就像纽约、伦敦、北上广深等城市的楼价一样,长期是从政者抨击的话题。其实,地产收入是港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之一,而地产界真正希望的是有一个稳定的市场,有正常的流通量,当然也希望有合理利润。
至于呼吁政府对楼市减辣松绑,目的也是想恢复以往正常的成交水平,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经济流通。不过,既然已经通关并开始复常,那么港府就更没有减辣的理由了。
2023年2月2日


















